進口煤炭沖擊國內市場 專家稱不應限制煤炭進口
來源:中國新聞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煤炭進口量為2757萬噸。煤炭企業表示,進口煤炭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明顯,但專家認為:不應該限制國際煤炭進入中國市場,煤炭進口量將長期高位運行。 “…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煤炭進口量為2757萬噸。煤炭企業表示,進口煤炭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明顯,但專家認為:不應該限制國際煤炭進入中國市場,煤炭進口量將長期高位運行。
“煤炭企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兗礦集團總經理李位民坦承,今年1-5月份,兗礦集團虧損超過8億元人民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下降43.9%。李位民告訴本社記者,2012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為2.89億噸,2013年預計將超過3億噸,進口煤炭越多對國內煤炭市場的沖擊越大。李位民表示,境外煤炭的品質好、煤種多,價格優勢明顯。
山東省煤炭運銷協會副會長于秀忠則認為,進口煤炭占比國內消費量不到10%,對東部沿海省份影響較大,沖擊是局部的。于秀忠告訴記者,進口煤炭所謂的沖擊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產煤、用煤區域的不平衡,用煤區域煤價相對偏高。
于秀忠表示,中國煤炭市場“長期供應不足,短期市場寬松”,國內煤炭產能將穩中有降,進口煤炭量會長期高位運行。于秀忠對部分煤企限制煤炭進口的意見并不認同,他認為,進口煤炭有利于中國煤炭的穩定供應。
于秀忠透露,國內煤企在境外收購了一些煤礦,部分“進口煤炭”就出自這些礦山。李位民證實了這一點,他介紹說,兗州煤業境外資產占資產總額1/3,兗礦正在構建國際一體化營銷體系,使兗礦澳大利亞公司的煤炭合理合規進入國內市場,提高利潤增長空間。
對于國內企業收購境外煤礦,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認為,要注意協調戰略性收購和生產經營性收購的關系,避免盲目收購。于秀忠也提醒,須總結國內企業以往收購境外鐵礦石礦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