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企輪回:盈利從高峰跌落低谷
來源:第一財經網站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曾在前幾年暴漲的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那些以礦產資源為主業的相關企業縮水。7月15日,一位常年扎根礦業領域的企業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開礦主要涉及到開礦和選礦,有些礦山是既開又選,…
曾在前幾年暴漲的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那些以礦產資源為主業的相關企業縮水。
7月15日,一位常年扎根礦業領域的企業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開礦主要涉及到開礦和選礦,有些礦山是既開又選,有些則是只開不選。前幾年開礦的是暴利行業,但現在中小礦企業(主要為選礦廠)減產或停產的估計超過三分之一。
一份佐證國產礦利潤變化數據顯示,在鐵礦石供給最短缺、利潤最豐厚的前幾年,有關鐵礦石的投資都是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2013年以來,投資增速降到了10%以下。
國產礦企業績縮水
7月13日,攀鋼釩鈦(000629.SZ)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稱今年1到6月份凈利潤在33000萬~3900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72865萬元下滑46%~55%。
不盡如人意的業績表現,與鐵礦石價格走勢密切相關。數據顯示,今年進口礦噸價從年初的160美元最低跌到5月底的110美元左右,近期雖然反彈到120美元,但仍處于近幾年的偏低位置。
國產礦的開采成本一般在120美元/噸(相當于750到800元),如果外礦價格很高,國內礦就會加大生產力度,效益也很好,反之,國產礦就可能關閉。
上述企業高層向本報記者稱,鞍鋼和攀鋼這兩家企業的整個自有國產礦供應能達到60%,“當鋼鐵形勢好但外礦價格非常貴的時候,正是這兩家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可以極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鈦業公司和鞍千礦業為攀鋼釩鈦的主要利潤來源,目前鐵礦石盈利的大幅下滑,拖累企業的整體業績。“礦價在去年出現一波大跌,一度從150美元跌到90美元,今年也出現較大波動,相關礦企的業績肯定會受影響。”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說,2012~2013年,盡管其間礦價有短暫的上漲,但下跌是主旋律。
金嶺礦業(000655.SZ)同樣陷入類似窘境。
今年一季度,這家公司營收雖然同比增加了19.26%,但凈利潤方面由3691.37萬下滑到2436.73萬,降幅達33.99%。
金嶺礦業方面稱,2012年以來,由于鋼鐵需求不振、鋼鐵行業經營困難,經營處于極度困境的鋼鐵行業,嚴重沖擊了礦山企業的生產經營,這使得金嶺礦業的效益也大受影響。
“如果鋼鐵形勢不好,當外礦價格低的時候,很多國產礦基本上處于保本或者微虧的境地。”一位行業人士稱。
開礦主要涉及到開礦和選礦,有些礦山是既開又選,有些則是只開不選,“行情不好的時候,礦山還會接著開,但選礦廠因為掙不到錢就會停掉”。
他向本報記者透露,在行情好的時候,就連小礦山都是滿負荷生產,“前幾年開礦的干的是暴利行業,那時候每噸礦能賣1500元到1600元,但現在中小礦企業(主要為選礦廠)減產或停產的估計超過三分之一”。
礦產注入變數
即使現在鋼鐵形勢不好,一些企業仍然在想辦法把鐵礦石資源注入上市公司。“在鋼鐵類上市公司中,現在鋼鐵主業幾乎都是虧損的,為了穩住股價,有些企業沒辦法,才想到往上市公司注入礦產資源概念。”該企業高層說。
7月15日,一位曾經參與過上市公司收購的資深人士稱,企業注入的一般是礦產資源的概念,至于這個資產好不好,什么時候能開采出來,都是不確定的。“礦產資源概念,就是個黑洞,沒有多少人知道要注入的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說注入一兩個億儲量的礦山,實際就是畫了張餅,可能是騙人的。”
在鐵礦石盈利大降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的資產注入計劃已經陡增變數。
鞍鋼收購攀鋼后,在資本運作上多有舉動,此前,公司曾擬向不超過十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2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0億元。募集資金用于收購齊大山鐵礦整體資產和業務、齊大山選礦廠整體資產和業務。
興業證券一份報告顯示,從目前鐵礦石價格趨勢來看,齊大山礦盈利也將有所下滑,且資產估值是在礦價相對較高時完成,考慮到鐵礦石價格中樞持續下移的趨勢,齊大山礦注入難度較大。
與之類似的是,2011年11月,河北鋼鐵集團承諾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將鐵礦石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河北鋼鐵,但這一承諾至今未得到兌現。在河北鋼鐵(000709.SZ)給出的理由中,除了注資工作涉及大量的基礎工作和政府審批程序,“鐵礦石價格不斷走低導致礦業資產盈利能力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