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暴”震動市場 政府債務醞釀前疏后堵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審計署將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的消息甫一落地,便引來資本市場對相關金融機構所面臨風險的擔憂。此次,從中央政府到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被囊括在內,更拓展到鄉鎮級政府,凸顯債務風險日趨受…
審計署將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的消息甫一落地,便引來資本市場對相關金融機構所面臨風險的擔憂。此次,從中央政府到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被囊括在內,更拓展到鄉鎮級政府,凸顯債務風險日趨受到重視。
專家認為,鑒于當前地方償債風險日趨暴露,充分摸底之后,如何遏制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以及研究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即“開前門堵后門”,將成下一步應對之策。
最全面的專項審計
審計署近日發布消息,表示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根據審計署的要求,本次全國性審計工作將從8月1日開始。
據上證報記者了解,其實審計署相關工作在更早時候就已準備,此前就已下發《關于準備開展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的通知》對地方進行了部署。如大連市審計局即表示,此前已依據2011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的經驗,在7月20日前就全部完成了此次審計任務相關的人員調配、審計資源整合等任務,并成立了專門的債務審計領導小組,牽頭各相關部門全部開展工作。
重慶地區財政部門近日也已先行啟動政府性債務的全面清理核實,要求各類融資平臺據實填報各類明細表,并建立融資平臺債務臺賬,定時向上級部門報送平臺政府性債務情況及資金使用情況等。
上述準備工作意味著此次審計規模和力度將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專家表示,與此前審計不同的是,本次審計將從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進一步拓展到鄉鎮級政府,同時往上中央政府部門也在檢查范圍中,更加廣泛的全口徑排查預示著本次審計將是歷史上最全面的一次專項審計。
個體風險不容小覷
此前,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曾在今年初表示,根據國債、外債等數據測算,各級政府的負債應該在15萬億至18萬億元。雖然當前地方債務風險普遍被認為總體可控,但個體風險不容小覷。
對于此次新增鄉級債務審計,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雖然鄉級債務和省市縣的債務規模相比,大部分不構成嚴重影響,但當前亦有部分地區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此次審計將鄉級債務全面納入說明目前當前個體債務風險正在得到重視。
此外,此前亦曾有部分券商認為審計部門并非國家宏觀決策部門,此次債務摸底或并不說明具體的政策意圖。對此專家表示,根據審計署發布的消息顯示,此次全國性審計是應國務院要求,說明此次全國性債務審計顯然是有備而來,希望能真正出手解決過去數次債務審計都未能真正全面掌握的地方債務真實局面。
其中,當前財政收入的形勢嚴峻或是促使此輪全面摸底的重要原因之一。施正文表示,雖然目前系統性財政風險總體看來仍然可控,但目前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已成長期趨勢,財政支出的壓力、地方償債能力面臨的挑戰都在不斷加大。
全面摸底很有必要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室主任楊志勇亦認為,根據此前審計署對部分地區的債務審計結果,銀行融資仍是當前地方融資建設的主要途徑,而近期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業的整頓規范和銀行間資金面的緊張也使地方融資難度正在加大。
“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或將是在正式啟動新一輪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之前,有必要對過去的地方債務問題做一個徹底全面的摸底。”施正文表示,全面的摸底是下一步加強地方債風險防控,以及建立完善更加規范的地方融資制度的基礎,當前開展這項工作十分有必要,以避免在未來的經濟社會建設中重蹈過去出現的地方債問題。
對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表示,將針對審計署審計出不同類型的地方債務,區分出顯性、隱性、直接以及或有債務,分門別類采取政策以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之后再研究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開前門堵后門”已明確為未來地方債管理的主要趨勢,許多專家亦對此提出了開前門的各類具體方式。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近日即建議,應允許一批償債能力相對優秀的城市允許發行市政債,而楊志勇則建議未來應當在進行各地發債上限限定的前提下逐步實現由當前自行發債試點到自主發債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