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江:期待煤焦鋼產業鏈的合理利潤分配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19年的發展,我們的鋼材價格卻跌破了19年前。”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副會長劉振江頗為感慨,同時強調鋼鐵行業與煤焦行業的相互依存性,并希望煤焦鋼產業鏈上的合理…
“經過19年的發展,我們的鋼材價格卻跌破了19年前!比涨爸袊撹F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副會長劉振江頗為感慨,同時強調鋼鐵行業與煤焦行業的相互依存性,并希望煤焦鋼產業鏈上的合理利潤分配和合理的價格回歸。
“經過19年的發展,我們的鋼材價格卻跌破了19年前的價格。鋼產量創歷史最高點,鋼材價格跌破最低點!眲⒄窠瑫r指出,“鋼材價格已經不如19年前,而生產成本卻比19年前增加5倍到6倍!
據劉振江介紹,上半年全國產鋼3.89億噸,合年產7.8億噸水平,同比增長7.4%,且鋼產量增速高出4.8%的鋼材消費增速2.6個百分點。中國產鋼總量已占到世界總量的49.4%,比去年同期又上升了2.7個百分點。而今年2月份粗鋼產量日產水平更創造歷史新高,約日產227.16萬噸,比2012年日產最高水平高出12.5%。
產能過剩抑制鋼價。事實上,2005年鋼鐵產能已基本平衡。2006年以后開始產能過剩,但那個時候尚不突出,因為當時出口還可以消除這個產能過剩的矛盾。而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開始凸現。
劉振江稱,“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產量問題沒有收住。全世界在降速,我們反而逆勢而上搞了三年大躍進”,結果是“2009、2010、2011年三年增加了將近2億噸鋼,產能超過9億多噸。到2012年大家才真正地感到產能過剩是最大壓力”。而其原因除了產能釋放沒有順應國家已經調整的發展速度,還在于大家均“不想面對現實,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連年高速擴張的不可持續性”,甚至“有的還在期待刺激政策,還在期待鋼材需求有大增長”。
其實,從去年第三季度鋼鐵企業效益已開始跳水,去年底行業財務快報還有十幾億元利潤,但結算時去年實際全行業虧損。而今年上半年的效益情況,稍稍好于去年,虧損大戶在減少虧損,但虧損企業虧損面還是比去年大。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大中型企業虧損面現在已經達到了43%,同比上升8個百分點。利潤除1月份、2月份利潤分別為13億元、11億元以外,另外月份都是1億元多一點,6月份又進入虧損狀態,6月份當月虧損6.9億元,環比由盈變虧。
劉振江解釋,今年上半年鋼鐵企業減少虧損主要原因是煤和焦炭降價,而且幅度比較大,這緩解了鋼廠原料成本壓力。且2月中旬以來進口礦價增長下跌,6月份進口礦平均價是每噸126.8美元,比2月份下降3.26美元,降幅為2.5%。而6月末鋼材價格降幅為12%,即每噸鋼下降300到500元不等,但進口礦價下降幅度仍遠遠低于鋼材價格的下降幅度。
劉振江還將今年上半年我國鋼產量處境用“騎虎難下”來形容,即向前跑是懸崖,但想從老虎背上下來又很難。
期待產業鏈上的合理利潤分配。不過,劉振江也不贊成通過惡性競爭實現轉型升級,因為惡性競爭讓雙方都會受到傷害。“競爭的結果都會掉一層皮,不管誰受損失,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最終都會造成國家的損失。因此在轉型升級中,市場機制是必要的,但通過政策法規把市場機制用好,把市場環境創造好,政府和企業都有責任”。
劉振江希望探索在困難時期合作共贏的市場化機制,“產業鏈上的合理利潤分配和合理的價格回歸是大家希望的”。
有意思的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智敏在上述論壇上也表示,在當前煤炭需求增速持續放緩形勢下,要“加強全國煤炭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建設,構建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引導企業生產經營。鼓勵和引導煤炭企業運用期貨市場機制,發現價格套期保值,保持長期穩定運營”。
大商所總經理李正強則介紹,2011年和今年3月大商所上市焦炭和焦煤期貨以來,兩品種運行平穩,交割環節順暢,交易比較活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得到發揮,期現價格密切聯動,煤炭、焦化、鋼鐵等產業鏈上的現貨企業普遍關注焦炭焦煤期貨,不少大型行業龍頭企業都已參與交易和交割。且大商所將繼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基本方向,切實做好品種的開發與維護,通過完善合約及規則,更好地為煤焦鋼產業提供服務。
而據大商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大商所還將上市鐵礦石期貨。如此,煤焦鋼產業鏈上的期貨品種將更加完善,也將為我國煤焦產業及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充分的風險管理工具,并可通過產業鏈上期貨品種間的套利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品價格的合理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