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護政策加碼 山西省長出面保煤救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煤炭經濟下滑,習慣坐享資源收益的省份或開始扛不住了。繼河南、山東、湖南、陜西出臺煤電互保政策之后,山西再發煤炭經濟新政“20條”,加入地方政府救市的行列。 所謂煤電互保政策,即…
煤炭經濟下滑,習慣坐享資源收益的省份或開始扛不住了。繼河南、山東、湖南、陜西出臺煤電互保政策之后,山西再發煤炭經濟新政“20條”,加入地方政府救市的行列。
所謂煤電互保政策,即“省內煤保省內電,省內電優先使用省內煤”。隨著市場資源供需條件變化,地方政府開始干預市場,以保護本地資源供應和財政收入。
現階段,互保政策偏重于后者,地方政府通過發電指標與煤炭采購量掛鉤等方式,限制外省煤炭,變相托底煤價。不過,基于此,地方煤炭保護政策遭遇了電力行業的反對,煤炭調出省也有部分意見。
山西救市:李小鵬出面一家一家談煤炭行業的蕭條正讓山西資源型經濟陷入困境。
山西煤炭工業廳數據顯示,上半年煤炭全行業利潤69.1億元,同比減少127.97億元,下降64.94%;上繳稅費649.16億元,同比減少65.87億元,下降9.21%。
在這樣的格局下,山西政府出手救市。山西煤炭經濟“20條”涵蓋減免煤炭稅費、金融支持、資源配置、現貨期貨交易等方面。在現階段,可以立竿見影的莫過于暫停提取煤炭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
除此之外,與河南、山東相似——對省內實施煤電聯營、煤電一體化和簽訂煤電長期合作協議等的發電企業,給予發電指標傾斜。
山西省鼓勵煤炭企業與電力、冶金、焦化等重點用戶簽訂長協合同,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探索價格實現機制,實現企業合作共贏。
五大電力山西方面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山西正在做五大電力集團工作,省長李小鵬親自出面一家一家談,增加山西煤炭采購,簽訂煤電長期合作協議。
目前,李小鵬已與華能、國電集團負責人完成會談,接下來大唐、華電、中電投負責人將悉數到訪山西。
官方公開報道顯示,7月初李小鵬就在北京與五大電力集團負責人座談,希望電力企業繼續支持山西發展,加強與山西在低熱值煤發電、煤電一體化、煤層氣開發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與山西煤炭生產企業長期穩定合作,積極構建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新型煤電關系。
上述人士說:“五大電力之所以爽快與山西煤企合作,背后是以煤炭采購換取項目支持的訴求。目前各發電集團在山西爭奪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新一輪跑馬圈地開始。這或許是新過剩的開始。”
反對者不少:不利于資源配置去年底,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煤電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不得干預”。
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認為,煤電互保帶有行政干預市場色彩,人為設置障礙和省級壁壘,不利于市場化改革,也有違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去年底下發的文件要求,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市場秩序出面監管。
事實上,除電力企業反對外,河南煤電互保政策受到煤炭調出省山西、陜西的集體反對。
陜西是產煤第三大省,2012年煤炭產量4.6億噸,省內15家主力電廠耗煤4100萬噸,外運量4億噸左右。為拓展市場空間,陜西本地大型煤炭企業多與河南等省外電廠合作供煤。
以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為例,主動與五大電力開展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參股控股河南、山西一批燃煤電廠,以保證煤炭終端消費市場。但在地方保護下,合作電廠供煤量受到限制,煤電合作的優勢或難以發揮。
由于發電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密切,對于地方保護政策因此不得不接受。此外,出于對發電指標的爭取,條件較好的電廠消化河南高價煤仍有利可圖,“但對于條件不好的合作電廠本應借煤價下降可以實現盈利,但地方保護后扭虧無望。”河南本地電廠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