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8月依然不樂觀
來源:期貨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高溫酷暑籠罩南方多省之際,焦炭和鋼鐵行業的傳統消費旺季逐漸遠去,淡季需求悄然放緩,而國內鋼材價格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反彈。從7月初開始,上海三級螺紋鋼反彈了7.4%,但焦炭現貨指數…
在高溫酷暑籠罩南方多省之際,焦炭和鋼鐵行業的傳統消費旺季逐漸遠去,淡季需求悄然放緩,而國內鋼材價格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反彈。從7月初開始,上海三級螺紋鋼反彈了7.4%,但焦炭現貨指數卻繼續補跌約1.2%。焦鋼走勢的較大反差提醒市場:在目前的時點上,重新審視上下游產業鏈價格傳導過程與機理具有積極意義。
一般而言,焦炭與鋼鐵價格的聯動具有較明顯的時間差:鋼材價格的反彈與下跌均領先于焦炭市場。因此擺在市場面前的疑問便是:在鋼價已經反彈近一個月后,焦炭價格是否已經到了被動跟漲的時間節點?從現貨市場看,目前山東、河北部分地區焦炭價格出現了試探性上漲的跡象,但尚未形成普漲態勢。接下來焦炭市場是否會出現全面性反彈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本輪鋼價反彈是否會持續以及持續多久。因此,筆者將分析的重點上溯至鋼鐵行業市場。
鋼鐵行業發展關系國計民生,行業產能過剩相當嚴重,每一次價格反彈都會引發市場的諸多猜想。追溯上一次的鋼價大反彈,大約始于去年9月上旬,止于今年2月下旬。據統計,上海三級螺紋鋼累計上漲約15.3%,普氏指數累計上漲約80%。同時,天津港一級冶金焦累計上漲約25%。對比兩次反彈時的基本面情況,價格低點與庫存低點并存是市場共同的特點:在去年反彈之前,鋼價自前期高點下跌了約20%,庫存下降了約25%;在本輪反彈之前,鋼價自前期高點下跌了約10%,庫存下降了約21%。
根據庫存周期理論,兩次反彈都可以在價格下跌、庫存下降之后,需求重新增長激發價格反彈這一邏輯框架下找到合理解釋。但從季節性角度看,兩次反彈都發生在焦炭和鋼鐵行業傳統消費淡季。一種較為合理的解釋是,隨著期貨等金融工具的出現,預期作用的增加間接淡化了行業的傳統季節性特征。
筆者認為,去年9月份滬鋼市場提前反彈確實實現了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市場需求也在政策的刺激下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觀。而始于今年7月份的反彈,可能是在事件性因素的刺激下空漲的結果,其力度難與去年相比,況且在進入8月份之際,市場價格已再現頹勢。因此,兩次價格反彈的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首先,事件性因素僅能短期提振市場。7月份鋼廠減產、環保稽查以及治理違規產能對市場形成一定利好。但其對價格的長期支撐作用有限。其次,行業產能過剩癥結難破。鋼鐵行業對地方經濟和稅收增長有重要意義。目前,鋼鐵行業低迷尚未使得地方政府在鋼鐵領域入不敷出。因此,鋼鐵行業短期很難出現落后產能自然出局的局面,供給壓力將長期抑制鋼價和行業表現。再次,政策環境大相徑庭。中國經濟正在由過去總量增長模式逐步轉化為結構分化模式。在轉型期很難再次出臺去年9月份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而轉型期的投資總需求下滑必然會制約鋼鐵行業的需求。最后,鋼鐵行業的盈利改善只是暫時的,不能確定鋼鐵行業一定能走上正軌,因而此時焦炭漲價并不適宜,可能僅是焦化企業的一廂情愿。
焦炭行業的轉勢受制于下游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和宏觀政策面,鋼價的一時反彈并不意味著焦炭也開始進入上漲階段。8月份焦炭市場走勢仍然不會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