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成山西省第一愁事 李小鵬會晤五大電企賣煤
來源:經濟導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山西省長李小鵬逢人央求買煤炭,讓人唏噓不已。曾幾何時,山西的煤老板多牛啊。據說有煤老板赴京開會,老板在天上坐飛機,司機在地上開著空“奔馳”往北京跑,以便老板會議期間能坐自己的車方…
山西省長李小鵬逢人央求買煤炭,讓人唏噓不已。
曾幾何時,山西的煤老板多牛啊。據說有煤老板赴京開會,老板在天上坐飛機,司機在地上開著空“奔馳”往北京跑,以便老板會議期間能坐自己的車方便外出辦事。
現在不行了,煤炭成了山西全省上下的第一愁事。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煤炭需求不振影響,山西煤炭行業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困難。山西省煤炭廳數據顯示,上半年,山西煤炭出省銷量僅增長0.1%,企業庫存創近年來新高,噸煤綜合售價從2011年5月的每噸656元,下跌到今年6月的450元,下降幅度達31%,全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53%,煤炭行業增值稅、所得稅同比下降24%。上半年,全省煤炭虧損企業584戶,占全省虧損企業單位數的34.5%,虧損額82.1億元,占全省虧損企業虧損額的39.4%。
市場的東西最好交給市場去做,山西壓縮煤炭產能也最好放手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但在一個行業虧損戶數占全省企業近40%的情況下,哪個省長也坐不住,所以才有了李小鵬在北京與五大電力集團進行座談,希望電力企業繼續支持山西發展,“構建和諧煤電關系”一說。
彼時電求煤,此時煤求電,風水輪流轉。省長屈尊賣煤,紓困地方,職責所在,不算丟人。
為幫助煤企盡快走出困境,7月25日山西下發了“煤炭二十條”,包括短、中、長期共20條措施,明確提出將為煤炭企業降低稅費。短期措施包括從2013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暫停提取煤炭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等;中期措施包括推動金融機構對煤炭企業債務重組、積極穩妥建立政府煤炭儲備機制等;長期措施包括穩步推進煤炭現貨期貨交易等。其中,暫停提取煤炭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可使煤炭企業每個月減少15元的噸煤生產成本,能為山西煤企直接增加利潤約60億元。
這些措施可謂雪中送炭,但救急不救窮。治本之策仍是大力壓縮煤炭產能。
據了解,2013年山西省將完成煤炭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建成竣工150座礦井,新增煤炭產能1.2億噸。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礦批復總產能達到13.24億噸/年。有關機構預測,2013年全國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將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如果產能全部釋放,約有5億噸過剩。到那時,省長就是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幫助消化完堆積如山的煤炭。所以,在救急的同時,想辦法控制住新增產能,才是省長更重要的工作。
按照一般理解,在煤炭過剩時期,可以利用減產、停產的時機,加大安全和環保的投資力度,補上多年的欠賬。但是在山西我們看到的是悖論:為了減輕企業的壓力,暫停提取煤炭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安全和環保工作反而被擠到更加次要的位置。
消化煤炭產能需要政府幫忙,更需要煤炭企業自律。某種程度講,今天的過剩是昨天貪婪的結果。煤老板們不缺錢,應該讓他們感受必要的壓力,嘗嘗盲目擴張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