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較穩定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外貿進口鐵礦石需求快速增長,沿海港口在鐵礦石運輸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冶金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2009年我國沿海港口鐵礦石總吞吐量達到12.8億噸,外…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外貿進口鐵礦石需求快速增長,沿海港口在鐵礦石運輸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冶金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2009年我國沿海港口鐵礦石總吞吐量達到12.8億噸,外貿接貨量達6.2億噸,同比分別增長42.2%、43.2%,“八五”、“九五”和“十五”我國沿海港口鐵礦石吞吐量增速分別達到17.2%、7.4%和23.4%,外貿接卸量增速分別達到21.6%、8.3%和28.4%。
為適應我國進口鐵礦石量的快速增長,近幾年沿海港口大型專業礦石接卸泊位建設速度加快,營口、天津、日照、湛江等主要港口航道等級不斷提高。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的大型專業化鐵礦石接卸泊位總數為46個,環渤海地區大型專業化鐵礦石接卸泊位主要分布在大連、營口、唐山、天津、青島和日照港,長江三角洲地區大型專業化鐵礦石接卸泊位主要分布在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南通港,華南地區大型專業化鐵礦石接卸泊位主要分布在湛江港、防城港。目前,大連、營口、唐山、天津、青島、日照等16個港口32個碼頭核定通過能力為3.7億噸。其中10萬噸級以上的碼頭承擔著接卸進口鐵礦石90%的任務,這些港口是鐵礦石接卸的主要港口,也是進口鐵礦石中轉的集散地。從港口的情況看,可接卸大型鐵礦石的港口大多分布在環渤海地區,雖然部分長三角地區也有較大的鐵礦石運輸量,但是長江入海口附近直接用于鐵礦石接卸的港口并不多,普通鐵礦石的運輸一般先運送至北方港口,然后轉運至長江沿線。
2009年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和華南及西南地區港口鐵礦石外貿總接卸量達4億噸、1.8億噸和0.5億噸,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63.5%,28.6%和7.9%。環渤海地區港口的外貿接卸量已超過全國沿海港口總接卸量的60%,這主要是因為環渤海地區港口腹地鐵礦石需求量快速增長,并且該地區也向長江流域中轉部分鐵礦石。從接卸費用看,目前中國北方碼頭鐵礦石接卸費用在20元/噸左右,略低于長江以南港口23元/噸的接卸費用。
鐵礦石在港口接卸后,一般在港口堆放一段時間,港口通常會提供兩個月的免費堆放時間,超期后,將收取每天0.1元/噸的堆放費用。港口庫存能反映一個港口接卸鐵礦石量的多少,也能間接反映港口的貿易活躍程度。
從港口庫存情況看,2007年前庫存情況較為平穩,保持在4000萬噸左右,2008年港口庫存出現爆發性增長,當年庫存增長接近50%,此后兩年中也保持高位運行,2011年港口庫存再次出現大幅上漲,年漲幅超過25%,平均庫存量接近9000萬噸。從港口總庫存量在總進口量中的比例可以看出,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的數值相差不大。鋼鐵廠商一般會在港口保留約1.5月的常備庫存,占全年進口量比例大約在12.5%。從現有數據看,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港口庫存量均處于正常范圍之內,并未隨價格變化出現異常波動。
近三年來,港口庫存量較為穩定,其中環渤海地區港口庫存占比較大,超過50%,這與這些港口的進口量基本一致。這些港口既是物流節點,也是貿易活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