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調貨幣金融“穩”字當先央行首提經濟“降杠桿”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重點是創造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這是11月5日,央行在其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的。這種表態的潛臺詞是,下…
“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重點是創造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這是11月5日,央行在其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的。這種表態的潛臺詞是,下一階段仍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緊,通過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為調結構創造空間。
此外,在7月取消對銀行貸款利率管制之后,央行再次在上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稱,近期將有序推進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開展貸款基礎利率報價、推進同業存單發行與交易工作。
經濟持續降杠桿
“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導高投資的增長模式面臨轉型,但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尚待形成,經濟運行往往呈現脈沖式的小幅和反復波動特征。”央行稱,在近幾年較大幅度加杠桿后,經濟可能將在較長時期內經歷一個降杠桿和去產能的過程。
在歷次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這是第一次提出“降杠桿”的判斷。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GDP的比值已經超過2倍了,在全球范圍內也屬于一個比較高的范圍。另外一個衡量標準上,中國的廣義債務與GDP的比值亦處在較高的水平。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講,其一,企業債務水平與GDP的比重迅速上升,企業的債務率偏高;其二,地方政府債務,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杠桿率較高,從商業的角度看融資平臺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這兩塊是問題的核心,造成了當前中國經濟的高杠桿率”。
劉元春還表示,降杠桿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降低負債規模,從央行的角度來講,就是對貨幣發行、貸款規模進行控制,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要控制。第二種是增加資本金,例如放開企業IPO等。
在上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也坦承,房地產、地方政府性債務等問題比較突出。
盡管在未來幾年面臨與發達國家類似的降杠桿過程,但對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央行顯得信心滿滿。“綜合各方面情況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8.7 萬億元,同比增長7.7%。央行認為,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增長處在合理區間。而在此期間,央行實施了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
“中國經濟發展的潛能較大,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正在取得進展,宏觀調控方式不斷創新,調控經驗更為豐富,都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央行稱,國內儲蓄率較高、金融體系資本和撥備等較為充足,總體看也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創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談到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時,央行稱,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重點是創造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促使市場主體形成合理和穩定的預期,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統計顯示,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70.3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6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28萬億元,同比多增5570億元。
“6月份以來信貸擴張動力較強,貸款集中于月初投放的情況較為突出。”央行昨日稱,在外貿順差較大、外匯大幅流入、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寬松的情況下,貨幣信貸擴張的壓力仍然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預計,四季度單月投放會由于季節性安排有所降低,全年人民幣信貸增量將達到約9萬億的水平。
劉元春表示,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包括這么幾個方面:保持整體宏觀經濟的穩定,這最為核心和根本;金融體系的宏觀審慎監管應當強化;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管理也是一個重點,6月之后銀行間市場資金成本有所降低,但目前看,仍然偏高。
而李志強則表示,創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其實就是延續從二季度以來政策的基調。過去的兩個季度,與今年一季度以前,感覺要緊張一些。目前,貸款利率管制已經取消,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將更多地在貨幣市場層面,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去調控。
央行也稱,將繼續根據國際收支和流動性供需形勢,合理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組合,管理和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加強與市場和公眾溝通,穩定預期,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