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貨源緊俏 “船等煤”現象日趨嚴重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受港口動力煤貨源偏緊影響,北方港口錨地船只居高不下,“船等煤”現象日趨嚴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大秦線檢修后港口并未迅速補充庫存,再加上冬季采暖需求增加,北方港口船舶“壓港”…
近日,受港口動力煤貨源偏緊影響,北方港口錨地船只居高不下,“船等煤”現象日趨嚴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大秦線檢修后港口并未迅速補充庫存,再加上冬季采暖需求增加,北方港口船舶“壓港”的現象,至少要到11月底12月初才能得到緩解。
進入11月以來,北方煤炭港口“貨少船多”的現象日趨明顯,錨地船只數量也一直處于高位徘徊。以秦皇島港為例,“鋼聯云終端”數據顯示,自11月1日開始,秦港日均錨地船舶數量均在140艘以上。其中,11月11日,秦港錨地船舶數量躍升至157艘,創下2012年4月份以來新高。
業內人士指出,北方港口錨地船只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為前段時間港口封航導致無法進行作業,另一方面則是港口無現貨,導致錨地船只無煤可裝。
據悉,自大秦線檢修結束以來,港口煤炭庫存并未得到明顯的補充。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為1378.4萬噸,較大秦線檢修結束之時(10月28日)減少了19.4萬噸。
目前,北方三個動力煤主要中轉港口(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京唐港)煤炭庫存處于中低水平。“鋼聯云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秦皇島港、國投京唐港、曹妃甸港煤炭庫存分別為575萬噸、98.1萬噸、362萬噸,均處于年內相對低位。
一方面是港口貨源緊缺,另一方面是隨著冬季取暖需求增加,下游電廠采購積極性也在不斷地釋放。監測數據顯示,截止11月12日,六大電廠(浙電、上電、粵電、國電、大唐、華能)庫存總量為1228.01萬噸,較上周同期增加2.35萬噸,增幅0.19%;六大電廠日耗總量63.05萬噸,較上周同期增加3.01萬噸,增幅5.01%;六大電廠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為19.47天,較上周同期減少0.94天。
據悉,目前北方港口船舶“壓港”現象日趨嚴重。據統計,北方港口船舶平均壓港時間均較長,其中個別港口壓港時間已達13天左右。
不過,市場人士也指出,盡管北方港口煤炭一直處于缺貨狀態,但生產企業仍不愿意向港口發貨,“雖然港口價格大幅上漲,但由于鐵路運費和汽運費上漲,實際反映到坑口的上漲幅度卻很小,不足以促使停產企業恢復生產”。
煤礦人士也表示,自10月底以來,港口動力煤價格雖然連續上漲了50元/噸之多,但傳導至煤礦的并沒有多少。其中,汽運費就漲了30元/噸,而“坑口煤價格自10月份上漲20元/噸之后,就沒怎么動過”。
基于此,業內人士認為,秦皇島等北方港口船舶“壓港”的現象,至少要到11月份末12初才能得到緩解,“預計國內煤價漲勢會也會延續到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