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年轻丰满的继牳4伦理

#
客服熱線:0311-85395669
資訊電話: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電話:
0311-85395669
指標

淘汰過剩產能摒棄重復競爭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產業失衡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比重穩步下降。農業勞動生產力仍然處于極低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仍然非常低。我國農業勞動生產力只有美國的2%左右。農民貧窮、農村落后、農業低效的基…

產業失衡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比重穩步下降。農業勞動生產力仍然處于極低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仍然非常低。我國農業勞動生產力只有美國的2%左右。農民貧窮、農村落后、農業低效的基本格局仍然沒有根本好轉。“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頭等難題。

    第二產業(制造業)比重持續穩步上升。從2002年的44.8%上升到2008年的47.4%。多數制造業產能過剩嚴重。

    第三產業比重緩慢下降。從2002年的41.5%下降到2006年的40.9%,2009年恢復到43%,仍然處于很低水平。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第三產業持續快速增長,吸納就業,實現經濟結構再平衡。

    產業結構失衡已經導致一系列重大問題。最突出的是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經營狀況非常嚴峻。高產能、高負債、低利潤(甚至大幅虧損)、低資金運用效率和低資金周轉速度,成為許多行業和企業共同面臨的危機。

    鋼鐵產能過剩仍擴張

    我們以鋼鐵行業為例來加以說明。

    截至2013年6月末,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超過3.0189萬億元,行業平均負債率達到69.47%。平均每家負債348.8億元。86家企業的負債總額是這些企業上半年全部銷售收入的1.67倍、利潤總額的1327倍。超過3萬億元的總負債里,銀行貸款達1.3萬億元。與此同時,86家企業上半年利潤則只有22億元。35家鋼鐵企業虧損,虧損面達到40%。

    產能過剩導致銷售不暢,企業資金周轉速度大幅度下降,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非常普遍,債務鏈越來越長,三角債和多角債快速增長。截至6月末,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應收賬款1156億元,應付賬款4327億元,應收票據1861億元,應付票據4176億元,顯示整個鋼鐵行業資金周轉效率大幅下降。

    具體來看,我國主要鋼鐵企業負債總額和負債率均達到非常危險、難以為繼的程度。譬如,首鋼集團總負債2845億元,負債率超過72%。其中銀行短期貸款728億元,增長18%;長期貸款780多億元,增長2.5%。僅2013年上半年,首鋼集團就需要支付利息27.9億元,財務費用超過31億元,導致集團上半年累計虧損達10億元。

    其他鋼鐵集團的情況大致相似。鞍鋼集團負債1742億元,負債率超過60%。河北鋼鐵集團負債2354億元,負債率73%。寶鋼集團負債2289.9億元,負債率45.6%。山東鋼鐵集團負債1394億元,負債率78.76%。武鋼集團負債1613億元,負債率超過67%。華菱鋼鐵集團負債955億元,負債率82%。全國有39家鋼鐵企業負債率超過80%,15家負債率超過90%,只有8家企業低于50%。更有5家企業超過100%,已經資不抵債,技術上破產。

    高負債讓企業財務成本居高不下,負擔沉重。86家鋼鐵企業銀行貸款超過1.3萬億,僅2013年上半年企業就支付了406億元銀行利息。實際上銀行給大型鋼鐵企業貸款的利率并不高,半年利率平均只有3.12%。盡管如此,上半年鋼鐵企業支付的銀行貸款利息,達到凈利潤的18倍(凈利潤只有22億元)。鋼鐵行業資金周轉速度下降,資金運營效率很低,不得不嚴重依賴銀行短期貸款維持經營活動。86家鋼鐵企業的全部銀行貸款里,短期貸款9371億元(占比超過70%),長期貸款3628億元。近幾年來,鋼鐵企業長期貸款逐年下降,短期貸款快速上升。今年上半年短期貸款新增1125.54億元,增幅13.65%;長期貸款減少73.99億元,下降2%。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出產能嚴重過剩給企業所造成的經營壓力。

    “政府-企業-銀行”三位一體模式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雖然整個鋼鐵行業面臨高負債、產能嚴重過剩和幾乎全行業虧損的嚴峻局面,行業卻仍然繼續擴張。2013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完成投資3035億元,增長4.26%。86家大中型企業原本計劃的投資額非常龐大,上半年完成的投資額僅僅占全年計劃的7.81%,其他企業也僅完成全年投資計劃的31.53%。既然面臨如此嚴峻的經營局面,鋼鐵行業為什么還要如此大規模擴張?根本動機究竟是什么?激勵機制究竟是什么?

    實際上,鋼鐵行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清楚地詮釋了我國單純追求GDP增長的典型模式。除了前述的“三依靠增長模式”之外,另外一個模式就是“政府-企業-銀行”三位一體。政府負責人的內在沖動是GDP增長和稅收增長,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內在沖動則是做大做強,他們堅信“大而不會倒”。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的沖動則是短期利潤考核,銀行同樣堅信“大而不能倒”和“大而不會倒”。即使出現大規模不良貸款乃至瀕臨破產,政府必定會施以援手。

    政府單純追求GDP增長是導致許多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核心原因。GDP和稅收增長最能突出官員政績,是官員升遷的重要依據。難怪有論者將中國各級政府比喻為一個追逐增長的大公司,黨的一把手是董事長,政府一把手則是總經理。GDP考核機制導致盲目簡單追逐GDP,甚至形成某種形式的GDP崇拜或“GDP拜物教”。凡是有助于提升GDP增速和總量的項目,千方百計都要上馬;凡是不能直接和馬上創造GDP的事業和項目(譬如基礎教育、科研、環保等),則幾乎永遠不屬于政府優先考慮之列。

    “GDP拜物教”或“業績饑渴癥”,能夠很好解釋我國幾乎所有地方政府皆傾全力發展那些能夠大幅度提升GDP總量的行業,包括鋼鐵、汽車、水泥、重化工等,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亦最嚴重。

    “GDP拜物教”或“業績饑渴癥”,還能夠解釋地方政府傾全力保護本地產業的行為。多年來,中央政府曾經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壓縮過剩產能,多次頒布淘汰和壓縮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多次出臺各種政策甚至行政命令,然而,地方政府千方百計保護本地企業,成為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真正的保護傘。

    還是以鋼鐵行業為例。雖然行業產能過剩早成普遍現象,許多地方政府仍然繼續給本地鋼鐵企業以大量補貼。2012年,地方政府給鋼鐵企業補貼高達60多億元。其中16家上市鋼企總共獲得政府補助31.26億元。三家企業獲得超過1億元補貼;重慶鋼鐵獲補貼20.01億元,寶鋼股份獲補貼6.98億元,馬鋼股份獲補貼1.38億元。

    政府高額補貼不僅無法扭轉行業利潤下降乃至虧損局面,反而讓落后和過剩產能遲遲不能淘汰,讓行業重組整合愈發艱難。2012年,政府巨額補貼之下,16家上市鋼企2012年合計虧損卻仍然高達90.99億元。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滬深兩地上市的35家鋼企,分別獲得政府補助13.43億元和30.57億元,補貼增幅高達127.6%。與此同時,35家鋼企凈利潤從2010年的304.3億元大幅下滑至184億元,凈利潤縮水了超過40%。

    產能過剩毀滅社會財富

    深層次分析,如此多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落后產能長期得不到淘汰,給中國經濟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后果。首先是嚴重制約我國產業升級換代和技術進步。產能過剩行業里的絕大多數企業,日常經營尚且困難,甚至茍延殘喘,根本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超前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歐美日許多大公司之所以能夠持久保持創新活力,核心原因是它們占據市場壟斷或相對壟斷地位,能夠獲得超額利潤,從而能夠將超過銷售收入4%乃至6%的資金投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我國許多行業里的企業低水平重復競爭,某種程度上等于“集體自殺”,連正常經營都難以維持,哪里談得上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低水平重復競爭、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或者叫做“僵尸產能”、“僵尸企業”),已經成為阻礙我國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最大的絆腳石。

    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實際上是對社會資源和財富的巨大毀滅。鋼鐵、汽車、重化工、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皆是資源消耗性行業。它們占用大量良田,消費巨額能源,毀滅美麗環境,產品卻無法轉化為真正的社會財富。所謂過剩產能就是一堆廢鐵廢物,是社會財富的直接毀滅。

    淘汰過剩和落后產能,刻不容緩,生死攸關。關鍵是改變政府考核和官員激勵機制,徹底消滅GDP崇拜和政績饑渴癥。

延伸閱讀
上一篇:經濟調結構進行時季節變化或成煤價決定因素
下一篇:19省份弱化今年投資增長目標 廣東等3省逆勢上調
分享到:
[騰訊]
關鍵字:淘汰 過剩 產能

行業焦點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彩票| 马山县| 阳春市| 攀枝花市| 吴桥县| 白山市| 新绛县| 高尔夫| 扶沟县| 宁武县| 沾化县| 丰宁| 外汇| 拜泉县| 新蔡县| 休宁县| 海城市| 赤城县| 文水县| 隆林| 灵山县| 博爱县| 屯留县| 敦煌市| 和平县| 历史| 逊克县| 冕宁县| 景宁| 肥东县| 财经| 云林县| 平泉县| 喀喇| 石景山区| 灯塔市| 黄山市| 纳雍县| 石台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