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網站刊登署名文章稱: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及表觀消費增3%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4年是馬年,《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精神。祖先們在世界觀里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并作為剛健、升騰、昌盛、發達的代名詞。為此,很多企業家也將駿馬的形象為標桿和吉…
2014年是馬年,《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精神。祖先們在世界觀里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并作為剛健、升騰、昌盛、發達的代名詞。為此,很多企業家也將駿馬的形象為標桿和吉祥物,以示奮發有為的志向。孔夫子在《周易·乾·象傳》中那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名言揭示,美好的前程是要靠自強不息奮斗而來。因此或許可以認為,要決勝馬年市場既要依托市場環境,更要需要自強不息的“龍馬精神”。
一、馬年鋼市環境前瞻
(一)國際經濟環境
IMF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3.8%-4%,較2013年略增0.7%-0.9%。其中: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分別增長4.5%和5.1%;發達經濟體中的美國增長2.6%,歐元區經濟將在2014年止跌回升并增長1%;中國經濟由2013年的7.6%放緩至7.3%。IMF還認為,今后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增長驅動力將來自先進經濟體,特別是美國經濟和貨幣高度寬松的日本,將成為世界經濟加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此,根據基本面情況預計,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問題終將在利益博弈中得到解決,馬年國際經濟環境或為波瀾不驚、震蕩上揚的走勢。
1.世界經濟持續趨好 GDP料增長3.8%-4%
美聯儲確定明年年中QE退出的時間表足以表明,美國經濟復蘇已經沒有懸念,道瓊斯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就是最好的佐證。可以預計,強勢美元地位將明年中開始顯現,新興市場大量資金回流美國或為大勢所趨。
在美國經濟的引領下,歐洲實體經濟已經趨于好轉,希臘等國家破產的危機已經解除或緩解,今年歐洲股市迭創近5年來的新高最能說明問題。毋庸置疑,明年全歐經濟將在世界經濟普遍向好的推動下,進一步回升3.8%-4%,為近十年來最高增長水平。IMF等諸多機構預測表明,2014年世界經濟環境將持續趨好,并有可能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好水平。
2.用鋼環境繼續好轉鋼需將增長3以上
國際鋼協預計,2013年全球鋼材表觀消費量將同比增長3.1%至14.75億噸,增幅高于2012年的2.0%,2014年將進一步增長3.3%,達到15.23億噸。其中,中國大陸將在高基數上繼續增長3%左右。
綜上可見,經過5年的努力,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已經基本擺脫世界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陰霾,經濟觸底回升已為大勢所趨,2014年用鋼環境也將隨之繼續好轉、鋼材需求持續增長的態勢顯而易見。
(二)國內經濟環境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對改革發展作出的總體部署表明,經濟增速戰略放緩和改革進入深水區將是馬年的兩大特點,也是中國鋼材市場面臨的大環境。基于政經改革交織、利益矛盾碰撞的考慮,初步預測,馬年中國經濟將隨改革推進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呈現出小幅波動、總體平穩的走勢。
1.改革開放新舉措將促經濟穩定增長
十八大報告中“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不懈怠、不折騰,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開放,成為十八大的誓言。由于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要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都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今社會,全面恢復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精神,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拋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各種在意識形態支配下的條條框框,才能夠深化并光大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夠以“左右逢源”的行,作“政左經右”的為。唯此,才能夠在安定團結、發奮圖強的良好氛圍中,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宏偉目標,才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因此可以預測,馬年的國內經濟,一定能在改革開放新舉措的推動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取得高基數上的穩定增長。
2. 改變發展模式 GDP增速或定位于7%
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給中華大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與矛盾,包括: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重大民生問題突出等問題,以及去房地產化后缺乏有影響力的支柱產業等問題。這表明,繼續經濟高增長已經不可持續,尤其是在高基數上的高增長根本不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要為生產總值增長率、全國排位等糾結”。李總理在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到:“池子里的貨幣已經很多了,再多發票子就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大家都知道,惡性通貨膨脹,不僅干擾或者說破壞市場,而且會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副作用和壓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因此可以認為,這既是決心也是信號,表明現任中央政府將改變唯GDP的發展模式,切實調整適應新時期成長環境的、高質量的GDP增速。由此研判:馬年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或會定位在7%左右,經濟總量60萬億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為55萬億左右;M2增長10%左右,為111萬億左右;CPI增長3.5%以內,均較蛇年有所調整。
(三)鋼市內在環境
1.鋼材供求小幅增長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二季度GDP的回落,促使中央政府及時將穩增長從第二位提升到第一位,著實踐行并推進十八大提出“投資增長是關鍵”的發展思路。于是軌道交通、環保投資、機械制造、保障房建設、汽車和家用電器等,貌似四萬億行動拉開帷幕,使三季度GDP迅速提升到了7.8%,粗鋼產量也恢復8%的高增長。為此,根據前3季度鋼材需求預測:2013年全國粗鋼產量將達到7.8億噸,同比增長9%;粗鋼表觀需求7.3億噸,同比增長8.9%;根據中鋼協1-9月份重點單位產銷率99 %預估,2013年鋼材市場產銷銜接良好,供需基本平衡。
鑒于鋼鐵行業的問題積重難返,產業集中度低、產能相對過剩、能耗環保問題突出等問題,將在馬年繼續存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在兩三年內或將難以完全顯現,所以預測馬年鋼市基本面不會有大的實質性變化。初步研判,明年全國用鋼環境將基本穩定,2014年粗鋼產量將在8億噸左右,粗鋼表觀消費約7.6億噸,分別較2013年增長3%左右,產銷基本平衡。
2.鋼材市場波瀾不驚頻快幅低或為特點
線螺期貨、焦煤期貨、鐵礦石期貨以及明年春季板材期貨的上市,使鋼鐵產品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市場波動頻率越來越快。數據顯示,自從2009年3月27日線螺期貨上市以來,鋼材價格波動頻率越來越快,但價格波動幅度卻越來越小。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政府將在馬年實施新一輪改革,包括建立新型反腐機制、重新調整分稅制、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調整省市權益配置、改變政績考核方式等,從而使整個馬年處于新一輪改革發展大潮之中,鋼材市場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綜合研判:馬年鋼市將在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呈現波瀾不驚、波動頻率加快、波動幅度較為有限的特點;三級螺紋鋼現貨中樞將在3700元左右,高點在3950元左右,低點在3450元左右,最大振幅500元左右;期鋼(螺紋)主力合約中樞也在3700元左右,但高點或在4100元左右,低點在3300元左右,最大振幅800元左右。
二、馬年鋼市應對建議
基于馬年處于新一輪改革發展初期,預測相對不變的因素:一是鋼廠和鋼貿的經營成本仍將趨高,企業經營難度依然較大;二是資金仍將比較緊張,企業貸款依然比較困難;三是調控成效仍將不太明顯,對市場推動作用依然有限;四是市場競爭仍然激烈,企業應對難度依然較大等。明年鋼市可變因數或許是:①供求數據的變化,但變化幅度可能比較有限;②政策影響的變化,或使市場波動頻率加快;③經濟減速的變化,或促企業改變營銷策略;④產業鏈金融化的深化,或使市場更加復雜。為此,根據馬年鋼市的測評情況,著重提出四點應對建議。
1.堅持未雨綢繆 著力隨機應變
基于馬年“波動頻率加快、波動幅度有限”的預測,建議市場參與各方要始終堅持未雨綢繆的經營思路,長期著力隨機應變的經營策略。在平衡市中,緊握“快進快出”的市場利劍,以“現金為王”的應市理念,包括:縮短訂貨周期、減少訂貨數量、控制鋼材庫存、降低財務成本、抓住波段機會、嚴格運營紀律等方式方法,以決勝馬年鋼市。
2.擴大直銷比例 拓展市場份額
有數據顯示,凡直供比例高的企業,鋼材庫存大都較低,營銷壓力較輕,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反之庫存高企的企業,資金、心態、庫存等壓力均較大,有些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因此,著力擴大直銷比例,將大部分鋼材直供終端,應是企業營銷的主攻方向,對規避市場風險,確保生產經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鞏固和拓展直銷,企業也可以采取參股或合作經營等模式,有計劃地發展和培育鋼材消納市場,以達到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目的。
雖然從長遠看,我國鋼材需求潛力仍然巨大。但改革開放35年來,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已基本被“開拓殆盡”,再度“復墾”的價值不大,而且很可能是無功而返。不過,我國幅員遼闊,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將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西部大開發效應的逐步體現,巨大的“市場蛋糕”必將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擋不住的魅力。因此,有區位優勢或有條件的企業,提前布局西部或最易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市場,并作為戰略發展方向,必將得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先機。
3.深入市場研究 提高應變能力
市場經濟賦予了所有參與交易的產品以金融屬性,而其金融屬性又隨宏觀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演繹出更多精彩。因此,市場的復雜多變和難以把握的特性,始終是市場參與各方最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和鋼材期貨、焦炭期貨、鐵礦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市場的活躍度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因此,當今的市場研究必須學習更多的新知識、認知更多的新問題、增加更多的新思維。因為,鮮活的東西實在太多,尤其是市場參與各方智慧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層次以后,觀念趨同、思路趨同、操作趨同等“英雄所見略同”式的市場營銷理念,勢必迫使市場參與者多點逆向思維和將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不然極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為了應對市場,國內的一些大鋼廠和鋼貿企業先后設立了經濟信息研究等專門機構。但仍有大部分鋼企、鋼貿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因此,加大對市場研究的投入,將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已經刻不容緩。唯此筆者建議,規模以下企業,可以與專業研究機構結盟,以得到資源共享和利益雙贏,切實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4.參與期貨運作 著力套保避險
鋼材期貨上市以來,鋼鐵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凸顯,無法回避的產品金融化趨勢,已經使拼資源、拼成本、拼裝備的企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而鐵礦石、焦炭、焦煤以及即將上市板材期貨和鐵合金期貨的加盟,也使鋼鐵產業鏈全方位套保避險的條件日趨成熟。盡快掌握金融化的特點和完善運營機制,把金融工具作為重要的手段加以運用極有必要。就鋼材現貨與鋼材期貨的比較而言,期鋼在財務成本(貨款利息 管理 稅收 人工)、市場機會(套現能力 靈活性)、風險掌控(進退便捷 套期保值)等方面,均要比現鋼的優勢明顯。因此,在現貨行情走勢平淡、波動幅度比較有限、盈利空間日趨狹小的情勢下,適度參與金融衍生品的運作,或許是企業比較好的套保避險工具,運用得法,還可以成為企業組合經營模式的“先鋒”和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積極因素。
誠然,金融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增長,但如果過度操作也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傷害。因此建議,產銷、財務和風險管控與金融化運作沒有深入融合的企業,暫不介入金融衍生品運作。
基于馬年鋼市,將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呈現波瀾不驚、波動頻率加快、波動幅度有限的預測。那么,決勝馬年鋼市,或許不僅僅需要智慧和力量的協同,更需要發揚自強不息的龍馬精神和厚德載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