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陷十面“霾”伏 企業違規排污加大治霾難度
來源:證券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環保部氣象檢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全國霧霾天數多達29.9天,同比去年增加了10.3天,達到52年來最高,京津冀成為霧霾重災區。特別是11月15日供暖期到來之后,霧霾天達到平時的兩倍以上!
環保部氣象檢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全國霧霾天數多達29.9天,同比去年增加了10.3天,達到52年來最高,京津冀成為霧霾重災區。特別是11月15日供暖期到來之后,霧霾天達到平時的兩倍以上。
一場“霧霾”引發的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已經打響,而且,業內普遍認為,這場“攻堅戰”將是“持久戰”,空氣治理基本靠風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
那么,導致京津冀陷入霧霾重災區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有數據顯示,以北京市為例,在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機動車直接和間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業噴涂占16.3%,城市揚塵污染占16%,農村秸稈焚燒等占4.5%,還有24.5%來自北京周邊地區。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從京津冀地區整體來看,河北省的鋼鐵、水泥、煤炭行業等重工業,因為這類產業占工業比重較高,污染排放量大;特別是違規排放,而且屢禁不止,應該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而北京地區發生霧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車保有量大,汽車占當地區域面積的密度高。有數據顯示,北京的汽車尾氣排放一度占到全部污染物排放的50%。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環保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北京的平均不到4個人1輛汽車的高機動車保有量;天津的化工產業;以及包圍京津的河北在鋼鐵、水泥、火電等行業林立燃煤鍋爐煙囪,都成為制造京津冀環保災難的重要殺手。
從首都北京來看,北京市副市長張工最近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稱,北京現在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40萬輛,能源消費總量達到7200萬噸標準煤,另外冬季靜風逆溫的氣候條件是出現霧霾的重要原因。
作為京津“護城河”的河北,在治霾措施方面,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稱,在2013年12月底之前,河北省全省將拆除3.5萬個小鍋爐、茶爐、爐窯。此外,河北省計劃在未來5年將減少6000萬噸鋼產量,據稱這一措施將減少4000萬噸標準煤的消耗,減少3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7%的煙粉塵排放量;到2020年,河北省鋼產量將減少8600萬噸。
對于河北省拆除3.5萬個小鍋爐,侯宇軒認為,燃煤鍋爐排放廢氣成為大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形成霧霾的三大成分分別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亦均是燃煤鍋爐排放廢氣的成分。通過拆鍋爐,直接控制污染物的源頭,減少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物的排放,此舉肯定能夠起到作用。
違規排污企業仍屢禁不止
然而,有環保人士稱,在利益驅使下,華北地區大量企業的違規排污,特別是未達到環保測評就上馬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業企業項目依然屢禁不止,這也加大了京津冀霧霾的嚴重程度和治霾的難度。
環保部近日公布的今年三季度重點污染事件處理情況顯示,全國18起被處理的重點污染事件中,河北省占了兩起,分別是張家口懷來縣土木煤炭市場、宣化縣是兩場粉塵污染,宣化區白廟村鋼鐵廠、赤城縣于家溝村鐵礦廠污染環境事件,和文安縣新鋼鋼鐵有限公司3個高爐冒黑煙,煉鋼車間冒黃煙,涉嫌違規排放的事件。
另外,根據近期環保部近期對京津冀地區進行暗訪暗查的結果,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都存在大量違法排污、超標排污企業。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向媒體稱,目前華北地區鋼鐵行業產能約3.5億噸,產量約2.89億噸,其中約75%都是“黑戶”。
有數據顯示,工業鍋爐每燃燒1噸標準煤,就產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但因粉塵數據與燃燒條件、燃燒過程及尾氣處理相關性較強,難以衡量其確切數值。
侯宇軒也認為,目前嚴重的霧霾與京津冀特別是河北地區大量重工業企業未經過嚴格環保測評非常有關,當時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唯GDP增長,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前幾年在環保測評上監管不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致使大多不達標企業仍然照常開工。
侯宇軒稱,以重點區域作為參考,如果重工業企業的環保測評都達標,則可以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業煙粉塵排放量比例分別為12%、13%和10%。在其他區域,環保測評如果都達標,可能減少的幅度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