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連漲九周背后:神華中煤操控市場推漲煤價
來源:華夏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環繞秦皇島港的汪洋大海,在海風中悠閑地打著浪花,運煤船稀稀拉拉地駛入泊位。“再往前數三個月可不是這樣,海面上天天都是密密麻麻的運煤船,21個泊位都在超負荷運轉,船必須排隊進場,碼頭…
環繞秦皇島港的汪洋大海,在海風中悠閑地打著浪花,運煤船稀稀拉拉地駛入泊位。
“再往前數三個月可不是這樣,海面上天天都是密密麻麻的運煤船,21個泊位都在超負荷運轉,船必須排隊進場,碼頭上的工人們都要加班加點干活。”12月10日,秦皇島港務集團一位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據該人士介紹,從11月下旬起,南方電廠的拉煤需求明顯減弱,但環渤海地區動力煤的價格卻持續走高,從10月中旬開始連漲九周,5500大卡動力煤價已突破600元/噸關口,脫離了煤炭市場供需的基本面。
電煤合同談判前夜出現量價背離,這其中有什么玄機?
記者多方采訪發現,7月份前后,秦皇島港煤炭運輸市場率先企穩,但煤炭價格卻不斷創新低;主要原因是神華集團等大型企業逆勢下調價格,擠垮小煤企,擴大市場份額,以增強對整個煤炭市場的掌控力,為年末電煤合同談判收集更多籌碼。等籌碼收集到一定程度了,再順勢提價。
而電力企業也在“算計”煤企,趁機把往年冬儲煤從四季度提前到了三季度,不但抄了底,增加了庫存,也為同煤企死磕做足了準備。
對此,本報記者致電神華、中煤,均未獲得正面回復。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則對此不愿置評,只表示,在政府不干預的前提下,雙方博弈成什么樣都是合理的,協議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船沒那么多了”
河北秦皇島港一直是“北煤南運”的主樞紐。12月10日,原本被煤炭填得滿滿當當的碼頭,已多出了很多空地,以往遮天蔽日的煤山,大部分也已被“削平”。
“整個秦港煤碼頭的庫存能力為950萬噸,正常的煤炭庫存水平應該在500萬噸以上,但現在只有480萬噸,明顯低于正常水平。”上述秦皇島港務集團人士說。
是誰“吃掉”了如此大數量的煤炭庫存?本報記者從秦皇島港務集團獲悉,12月10日,秦皇島港下錨船為100艘,但辦手續的只有13艘,只占到一成多。不僅秦皇島港,在曹妃甸、京唐等運煤港口,也均出現下錨船舶和預報船舶數量明顯減少的趨勢。
上述秦皇島港務集團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自11月底以來,受南方電廠補庫存告一段落、下游需求走弱、進口煤抬頭等因素影響,北方各大運煤港口的部分泊位已經出現空泊現象,船舶銜接已經不是很緊湊,高效運轉近四個多月的煤碼頭終于得到難得的喘息。
記者發現,秦皇島港21個泊位,現在在用的不過十六七個,設備利用率只有70%-80%。
官方提供的數據給予了印證:秦港日均下錨船舶數量從7月份的26艘逐月增長,11月份已達到138艘,平均每天也有30多艘。這些滿載的船舶將北方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運往南方電廠,經過連續4個月的搶運,南方電煤庫存得到很好的補充,電廠存煤快速上升。數據顯示,11月3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數量達到8267萬噸,比8月底增加了1900萬噸,可用天數達到22天。
“以往電廠在四季度才開始備戰冬儲煤,但今年整整提前了一個季度,三季度趁著煤價跌到谷底便開始了搶運。”南方電廠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煤價合理上漲?
照理說,需求下來了,價格也會跟隨,結果卻恰恰相反。誰在撒謊?
最新一期(11月27日至12月3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594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上漲了18元/噸,再次刷新近兩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而從今年10月16日開始,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已經連續上漲了8周,累計上漲了64元/噸,漲幅為12.1%。
“從近期的形勢來看,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回到600元大關輕而易舉。”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價格目前已突破600元/噸這一整數關口。一位在秦皇島從事多年煤炭貿易的商人告訴記者,實際成交的煤價要比統計呈現出來的數據還要高出20元左右/噸。
“目前大企業的價格急速反彈主要還是市場因素導致,此前煤價下跌時,部分進口煤退出市場,中小煤礦限產,這兩周價格上漲速度加快是因為電廠的耗煤量持續上升,供應一直很緊張。”山西汾渭能源咨詢煤炭行業分析師曾浩對本報記者敘述了另一個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先于煤炭價格企穩回升,沿海煤炭運輸市場在今年三季度就已經開始逐步回暖了。
“宏觀經濟回暖進而帶動用電量和用煤量呈現增勢,內貿煤炭市場呈現活躍趨勢,海運船舶運費出現連續上漲。”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秘書長梁敦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據梁敦仕介紹,加上冬季取暖的用煤需求,過去幾個月用電量持續上升,尤其是,火力發電已經連續幾個月呈兩位數上漲,大秦線檢修也致使港口煤炭庫存較低。國際煤價從7月份一直在回升,原煤期貨也在上漲,“從供求關系、運輸、預期等因素看,煤價上漲在情理之中。”
同時,細心的市場人士卻注意到,盡管當前煤炭價格急劇回升,但是市場上煤炭的供應量并沒有明顯增加。
“現在煤炭企業改變了策略,之前盲目生產,試圖'以量補價’的做法只能讓利潤更低;另一方面,大企業在此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年度的發運計劃,對于增加供應量并不積極。”劉東娜說。
曾浩也認為,“供小于求的矛盾自價格上漲兩個月以來,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在近期加劇了,這個是現在大煤企大幅提價的根本原因。”
大企業操控市場
需求緩和了,但供給也在收緊。原來如此。
華東地區某電廠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坦言,與其說價格由供求關系基本面決定,倒不如說是由少數幾家大型煤炭企業控制的。他分析稱,現在需求與前幾個月相比差遠了,絕大多數電廠的存煤都很豐富,庫存處在飽和狀態,在供過于求的背景下,煤價還上漲就耐人尋味了。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最近一輪煤價的上漲和國內大型煤炭企業提價的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本報記者獨家獲得的消息是,在神華集團出臺的最新一期(12月5日-12月11日)銷售價格中,5500大卡動力煤長協價上調18元/噸至594元/噸,市場散戶價則上調20元/噸,漲幅創下了其10月17日當期開始上調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以來的新高。此外,神華集團其余煤種報價均上調13-23元/噸。
據一位在大型煤企供職多年的人士透露,神華集團目前內部的口徑是除全力保障重點電廠的用煤外,供應市場的用煤應少盡少;而中煤集團則通過控制煤炭的發運量來減少外銷煤的數量,進而制造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以穩定并繼續推漲煤價。
劉東娜注意到,由于國內大型煤企對煤炭資源,尤其是港口資源的掌控力較強,因此煤企調價政策對市場價格有著極為直接的影響,而這一點在今年早些時候,大型煤企帶頭領跌所造成的價格下滑就已經有所體現。
今年6月24日,神華集團、中煤集團曾聯手將煤價直接下調約28元/噸。在一個半月內,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累計降價40元/噸,使此段時間內煤價直降約7%,而隨后神華集團的報價也屢屢比市場價格低。
在神華集團等大型企業帶頭領跌的沖擊之下,經過前一段時間煤炭價格的不斷下跌,國內煤炭企業大面積虧損,一些地方性中小煤炭企業停產、破產消息不斷,而大型煤炭企業的市場份額得以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同煤、中煤、神華等重點煤炭企業在秦皇島下水煤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86%,對整個市場的掌控力進一步增強。
后市牛短熊長
梁敦仕將本輪連續9周的煤價上漲定性為“恢復性上漲”。他認為:“目前的市場因素還會支撐煤價短期內走高。”
上述煤炭貿易商也向記者坦承,煤價漲到現在也僅處在絕大多數煤企的盈虧平衡點上,之前和他打交道的很多小煤礦主憑借現在的市場價格根本賺不到錢,目前還達不到復產的條件。
在多數市場人士看來,現階段市場的煤炭價格還是由少數幾家大型煤企控制著,而目前國內大型煤企正在不斷加大提價的力度。
“考慮到新一年長協煤價格的談判,主要煤炭企業仍全力提價,助推環渤海動力煤交易價格慣性上漲,預計會漲到今年12月底,然后保持穩定。”上述秦皇島港務集團人士稱。
而不看好煤炭價格后市的市場人士則認為,這輪煤炭漲價至多會持續到明年1月中旬,春節前一個禮拜,煤價肯定會下來,因為春節日消耗煤炭量只有平常的三分之一。他們估計1月中旬后,煤炭價格就會出現下調。
低價進口煤也會成為國內煤價繼續上漲的掣肘。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煤炭進口2.9億噸,增加15.1%,已接近去年全年的進口總量。
“國內煤炭價格持續大幅回升和近期國際海運費下降合力推漲煤炭進口量,2013年全年進口煤突破3億噸已成定局。”煤炭專家張志斌日前表示。
劉東娜認為,國內煤價一路上揚,進口煤優勢會再度凸顯,12月底、明年1月初,預計進口煤將集中到港,屆時對國內煤價抑制作用將大幅增加。
至于煤炭價格的長期走勢,梁敦仕表示,主要還是要看供需變化,另外,調控方向也是重要因素,如中國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可能導致政府限制煤炭使用。長期來看,清潔能源會在更為廣泛的領域替代化石能源,煤炭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煤炭價格勢必步入漫漫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