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資協定新一輪談判1月舉行 影響或超入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雙方初步商定,中美投資協定第十一輪談判定于明年1月在中國舉行。根據今年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所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于10月下旬在華盛頓舉行了中美投資協定第十輪談判。這是雙方進…
經雙方初步商定,中美投資協定第十一輪談判定于明年1月在中國舉行。
根據今年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所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于10月下旬在華盛頓舉行了中美投資協定第十輪談判。這是雙方進入實質性談判后舉行的首輪談判,談判進展順利。
第五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取得突破性進展,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
“準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是讓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裹足不前的核心問題。若就此兩個問題開展談判并最終取得成果,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外資管轄權及宏觀調控的方式要進行重大變革。而目前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上海自貿區試水,就有部分涉及這個談判的核心問題。
“我們希望在中美商貿聯委會剛剛達成一系列成果的良好氛圍下,此輪談判能夠獲得更多進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表示。
有談判人員此前對記者稱,中國今年開啟和美國的投資協定談判,將是未來對中國經濟具有極大影響的事件。如果能把握好,它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入世。
中國目前已與100多個國家達成了雙邊投資協定。2012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經濟體。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需要通過與美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締結投資協定,確立更高層級的法律框架,從而提升中國投資者權益保障水平,促進對外投資。
中美雙邊投資談判由美方于1986年提出,此后因為一些原因擱置,后于2008年重啟。在經歷了九輪談判之后,中國終于同意以“負面清單”與“準入前”國民待遇來接續談判。
這兩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國民待遇”。國民待遇是指東道國給予外國投資者不低于給予本國投資者的待遇,即對所有國內外的投資者一律平等的原則。在多數國際投資條約中,國民待遇通常只適用于外資進入后的營運階段,而不適用于外資準入階段。美國2004年BIT范本將國民待遇的適用范圍覆蓋至市場準入階段,即在設立或并購企業時東道國就必須給予外國投資者國民待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指出,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已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上至少有77個國家采用了此種模式。
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的見解,代表了一種普遍的擔憂!懊婪较M诔兄Z方式上使用否定列表,即如果中方不能列出的選項,他們都可以進入投資。這些都是中國無法接受的。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競爭力有待提高,而發達國家的創新每天都在更新換代,以我們的水平,不可能窮盡地寫出不可以投資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