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煤炭集團率先下調煤價 煤價告別虛高
來源:證券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年伊始,以神華和中煤為首的兩大煤炭集團雙雙下調了最新一期的煤炭價格。隨著煤電談判臨近收尾,電廠庫存增加,進口煤增加,煤炭需求愈發低迷。這標志著,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的港口煤價漲…
新年伊始,以神華和中煤為首的兩大煤炭集團雙雙下調了最新一期的煤炭價格。隨著煤電談判臨近收尾,電廠庫存增加,進口煤增加,煤炭需求愈發低迷。這標志著,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的港口煤價漲勢基本結束,動力煤重回下跌態勢。
分析師表示,前端時間煤價上漲,是大型煤炭企業在刻意抬價,造成煤炭市場繁榮、供求關系緊張的“假象”。新的一年,受制于煤炭進口增加以及環保壓力,煤炭供大于求的形勢更加嚴峻,價格上漲動力基本消失。
煤炭集團帶頭下調煤價
剛剛進入2014年,以神華和中煤為首的煤企便開始下調煤價。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神華銷售集團公司公布2014年1月份各熱值煤種的指導價格,規定發熱值為5500大卡的神混1號長協月度價格和現貨掛牌價均為614元/噸,較上一期下調17元/噸;神混5000的價格則為575元/噸,下調40元/噸,而下調幅度最大的則是發熱值為4500大卡的神混4號,達到70元/噸。
此外,中煤集團也提出了1月份的暫定基本價格,發熱量5500大卡的平混2號為590元/噸,與上一期該煤種631元/噸的價格相比,下降41元/噸。
“大集團暫定價格大幅下調,對市場下跌引導性很強。”分析師告訴記者。
神華和中煤一向是煤炭市場的風向標,兩大煤企開始下調煤價,意味著煤價之前的短期上漲,基本宣告結束。
分析師表示,2014年1月初至今,環渤海港的大型煤企和寧波港、廣州港等動力煤價均出現下跌情況。這標志著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的港口煤價漲勢,基本結束,煤價開始步入下行通道,降幅再次超過預期。
根據提供的數據,截至2014年1月2日,六大電廠庫存總量為1162.8萬噸,周環比減少30.12萬噸。日耗總量為78.2萬噸,周環比減少0.6萬噸。電煤庫存平均可用天數為14.86天,周環比減少0.31天。
分析師表示,上周國內大型煤企長協價格大幅下跌、港口煤炭調出量下滑、庫存上升、沿海煤炭運費加速下跌等現象都表明動力煤下降潮開啟。
對此,分析師也認為,一是煤電企業談判大部分已結束,延續三個月的漲勢將煤價推至高點,若再挺價,有價無市局面將更嚴重,不利于銷售。二是,9月中下旬開始預訂的進口煤,1月初將集中到港,電廠采購國內煤的節奏明顯放緩。雖然當前沿海六大電廠電煤庫存量可用約15天,但各大電廠均表示春節前后不會大量進貨。三是春節臨近,下游用煤戶多準備停產放假,預計用電量將縮減,需求低迷,對煤價支撐力大幅減弱。
因此,她預計,春節前環渤海港動力煤價指數下降將呈大概率事件,因主產地煤價一直以來漲幅均大大小于港口地區,春節過后的3月份或將是煤價的轉折點。
煤價告別虛高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10月份開始到2013年年末,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11周上漲。
煤炭專家李學剛曾表示,前段時間煤價上漲,是大型煤炭企業在刻意抬價。在“需求”轉暖的背景下,基于2014年電煤購銷合同談判的需要,主要煤炭企業不斷提升對煤炭銷售價格水平的預期,并轉化為不斷提高煤炭銷售價格的具體行動,當前部分煤炭企業動力煤的銷售報價已經高于、甚至是明顯高于實際成交價格,導致近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指數漲幅“被擴大”,進而造成該地區煤炭市場繁榮、供求關系緊張的“假象”。
煤炭市場虛假繁榮結束,煤價也告別虛高,回歸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這也意味著,煤價在今年仍舊會處于低迷狀態。
煤炭市場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仍舊不容樂觀。來自國家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3年11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達到2872萬噸,環比增加435萬噸、增幅為17.9%。這將減少消費企業對內貿煤炭的需求,抑制國內煤炭價格上漲。
王旭峰表示,進口煤大量到港,對國內煤沖擊較大。后期煤價仍將繼續下跌。從煤炭行業大環境來看,新的一年,供大于求的形勢更加嚴峻,價格上漲動力基本消失。
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68.4%,中國政府計劃2017年將降至65%,同時增加核電、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此外,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將禁止新建燃煤電廠,未來中國將斥資56億美元,遏制主要城市的空氣污染。
分析師還認為,無論短期或長期,環保都將是抑制煤炭行業發展的緊箍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