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電力集團獲利創10年新高 動力煤再入下滑通道
來源:證券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有專家認為,火電行業和煤炭行業二者的盈利能力此消彼長,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冤家”,只有實現煤電聯營,才是煤電之間激烈博弈的解決之道數據顯示,五大電力集團2013年賺得盆滿缽滿,利潤總額…
有專家認為,火電行業和煤炭行業二者的盈利能力此消彼長,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冤家”,只有實現煤電聯營,才是煤電之間激烈博弈的解決之道
數據顯示,五大電力集團2013年賺得盆滿缽滿,利潤總額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740.34億元,具體來看,規模最大的華能集團實現利潤208.44億元,繼續位列五大之首。其余依次為國電集團157.94億元、華電集團151.74億元、中電投集團111.56億元、大唐集團110.66億元。
與五大電力集團這一突出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煤炭企業卻叫苦連天,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而去年電力行業利潤創新高恰恰是建立在煤炭企業普遍大幅虧損之上的,因為煤炭弱市為五大發電集團節省了大筆燃料成本。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火電行業和煤炭行業二者的盈利能力此消彼長,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冤家”,過去十年煤炭需求旺盛使得煤炭企業經營狀況良好,而火電廠受到成本攀升、電價調控的束縛長年虧損嚴重;2012年和2013年煤炭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火電企業盈利能力暴增,煤炭則面臨崩盤的風險。
周修杰稱,這種巨大的反差與經濟增長周期密切相關,同時還折射出能源行業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
煤炭價格再度斷崖式下跌
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價格的跌跌不休,已經讓煤炭企業哀鴻遍野,去年10月份到去年年底雖然有一波連續11周價格上揚的行情,但在供過于求的大形勢未發生任何實質性轉變的情況下,今年1月份以來,就有一次進入急劇下跌的通道,到目前已再度跌破600元/噸大關。
秦皇島煤炭網2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指數報收于591元/噸,比前一期下降了11元/噸,環比前一周跌幅有所擴大。進入2014年以來,該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三周下降,累計跌幅為40元/噸。
安信期貨認為,隨著市場悲觀心態重新升溫,商品市場再次出現系統性下挫,動力煤期價也承壓收低。隨著春節臨近,電廠日耗煤量已經連續三周回落,需求疲軟的態勢短期仍將延續,不過隨著港口煤價持續走低,進口煤價優勢正在逐步下降,后期煤炭現貨價格跌勢有望逐步放緩。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新聞發言人姜智敏介紹,2013年全國煤炭市場繼續呈現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態勢,預計2014年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央企降價拋售渉煤資產
在煤炭價格持續走低的同時,2013年以來,涉煤的央企開始頻繁剝離煤礦資產。據統計,除了國電集團和國投電力等電力國企不斷降價拋售相關煤炭資產之外,有色、礦業等大型企業也加入剝離煤炭資產的大軍之中。
以國電燃料有限公司為例,公司拋售所持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股權已經歷時兩年多。最新掛牌資料顯示,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60%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此外,國電燃料有限公司和陜西民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另外30%和10%的股權。其中,國電燃料已經多次掛牌,擬出清所持平煤長安全部股權,而其他兩位股東也一直表示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
根據公開資料,早在2011年11月6日,國電燃料就申請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項目,欲以23.56億元轉讓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但直到掛牌期滿也無人問津;于是當年12月中旬,國電燃料再次掛牌,同樣是轉讓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但掛牌價格降至21.21億元。
經過股權變更,2013年10月,國電燃料所持平煤長安30%股權再次掛牌轉讓,掛牌價格為13.6億元。
周修杰表示,目前來看,煤價下行態勢很難逆轉,煤炭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火電企業的負擔,為了扭虧瘦身電力企業選擇拋售部分涉煤資產。
然而,另一方面,周修杰稱,煤炭企業進軍火電業務的現象屢有發生,以神華為代表的煤炭巨頭一直對火電領域虎視眈眈,煤炭企業和火電企業內部的業務調整周期即將到來。
也許,只有讓煤炭和電力這對“冤家”走到一起,實現煤電聯營,才是煤電之間激烈博弈的解決之道。周修杰認為,煤電聯營是大勢所趨,是產業鏈整合的必然要求。之前人為將煤炭和火電業務拆分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經濟發展要求,行政調控、國企壟斷的情況必須得到糾正。同時,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的淘汰工作還需進一步落實,煤炭基地和火電基地的無縫對接是能源行業的重點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