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堅持“總量穩定”政策取向
來源:財新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下一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同時,央行還將統籌穩增長、調…
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下一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同時,央行還將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繼續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2月8日,央行在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在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流動性閘門的調控和引導作用更加重要。”
央行稱,繼續根據國際收支和流動性供需形勢,合理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組合,管理和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加強與市場和公眾溝通,穩定預期,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對于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央行認為,從經濟發展的潛能和動力等綜合情況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平穩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特別是改革的全面推進,將有利于激發經濟活力,把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
同時,人民銀行也提出,當前經濟運行中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全球經濟仍有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尚待增強,對投資和債務的依賴還在上升,經濟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值得關注,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艱巨。價格形勢基本穩定,要繼續引導、穩定好通脹預期。
在央行看來,近年來地方主導的大規模融資建設模式進一步強化,在穩定了GDP 增長率的同時,也增大了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高投資模式以及資源過度向房地產等領域集中,容易導致債務水平上升,并可能對其他經濟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形成擠出,加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結構性問題也使總量政策的效果受到影響。
從國際情況看,央行認為,全球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尚不明朗,歐元區經濟整體仍相對疲弱,還存在隱患,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模式調整還在進行,脆弱性尚未消除,隨著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長期利率可能繼續上升,新興經濟體面臨資本流動和融資成本變化的沖擊,全球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出口面臨的國際競爭也可能會更為激烈。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鐵礦砂進口隱憂日顯 下一篇:馬年開市 焦煤焦炭期貨迎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