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年轻丰满的继牳4伦理

#
客服熱線:0311-85395669
資訊電話: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電話:
0311-85395669
指標

全球資源產品需求將轉旺走強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此番沖擊,全球資源性產品的市場需求出現了不小變化,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明顯。但是,發達經濟體現在復蘇情況好轉,新興經濟體盡管面臨調整壓力,但是只要保持發展態…

 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此番沖擊,全球資源性產品的市場需求出現了不小變化,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明顯。但是,發達經濟體現在復蘇情況好轉,新興經濟體盡管面臨調整壓力,但是只要保持發展態勢,對資源性產品的需求仍將是長期的。而中國經濟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其基數巨大,需求總量依然驚人。在此情況下,未來資源性產品的市場需求趨勢應該是明晰的,大宗商品價格趨勢也應該是不難判斷的吧?

  ——亞夫

  ■中國城鎮化的極大發展,與發達國家人均消費的巨大差距,以及后發優勢所推動的經濟快速增長,勢必成為中國資源產品需求的動力;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也將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而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潛力巨大。這些因素都會使全球資源產品需求長盛不衰。

  ■美聯儲退出“QE”,向常規貨幣政策回歸,或引發“熱錢”大量流出中國。而“熱錢”流出有利于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甚至適度貶值,其結果將有利于提高中國制造出口競爭能力,有利于中國經濟增長,進而提高中國資源產品需求。

  ■合理調整經濟結構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內容。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將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特別是服務業占據經濟比重會有顯著上升,但不能因此認為資源產品中國需求因素減弱,甚至據此得出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近尾聲的結論。

  ■從全球范圍與長遠看,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制約因素不是缺乏需求,而是重要資源產品供應的瓶頸約束。必須高度關注這個問題,未雨綢繆,及早應對。要繼續進行境外資源產品投資,進行兼并重組,即便遭遇一些挫折,也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完善,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

  中國城鎮化的極大發展,與發達國家人均消費的巨大差距,以及后發優勢所推動的經濟快速增長,勢必成為中國資源產品需求的動力來源;與此同時,全球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亦將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并由于新興經濟體國家迸發巨大發展潛力。所有這些,都會使得全球資源產品需求增加。中國必須高度關注這個問題,未雨綢繆多方面謀劃資源戰略。

  中國資源產品進口持續增加

  進入本世紀以來,在持續性旺盛需求推動下,中國資源產品進口量大幅增長。據有關資料,2001-2011年,中國初級產品進口額年均增長率高達26.2%,比上世紀90年代高出了10個百分點,也比同期全部進口額的年均增長率高出6個百分點。

  重要資源產品中,原油、煤炭、鐵礦石、大豆四大品種進口增勢尤為強勁。其中鐵礦石進口量從2002年突破1億噸后,相繼越過2億噸、4億噸、6億噸、8億噸臺階,以倍加速度跳躍式增長。截至2013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已經達到8.2億噸,比較2001年的9239萬噸增長近8倍,年均增幅超過25%。中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后,石油進口量一直持續增長,到2013年其進口量已經達到28195 萬噸,比2001年增長了3.7倍。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還是一個大豆凈出口國,出口量曾經超過百萬噸,到2013年全國大豆進口量為6338萬噸,比2001年增長了3.6倍,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70%,成為進口最多的糧食產品。在重要資源產品中,煤炭進口最為顯著,2011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后,一直穩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國進口煤炭32708萬噸,比2001年增長了130倍。在此期間,其他資源產品進口量,,如有色金屬、橡膠、煤炭、玉米等,也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新年伊始,中國資源產品進口呈現強勁增長勢頭。據海關統計,1月份全國進口鐵礦砂、銅、鋁、大豆等進口增幅均超過20%,有的高達5成以上。其中鐵礦石進口量8683.5萬噸,同比增長33%;煤炭進口量3590.9萬噸,增長17.5%;原油進口量2815.5萬噸,增長11.9%;大豆進口量 591.4萬噸,增長23.7%。

  中國資源產品需求增加,以及全球經濟復蘇預期看好,推高了海洋貨運指數,2013年波羅的海干散貨貨運價格指數1500高點。有觀點認為,因為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干散船貨增長7年來首度超越新增運能,2014年航運市場將出現回升。

  據巴克萊集團發布的全球航運產業報告預計,2014年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將達到43.7億噸,同比增長5.8%;全球商船總載重噸位將達到7.53億噸,同比增長5.3%;預計波羅的海干散貨運指數今年整體將介于1400點至1600點之間,同比上升約50%。海洋貨運指數大幅揚升,預示著全球資源產品需求增長。

  預計今后10年內,中國資源產品需求量還會有很大幅度增長。譬如今后中國粗鋼年度需求峰值將會達到12億噸,相對應的鐵礦石進口量也會上升至12億噸,比較2013年的8億噸規模,至少還有50%增長空間;消費峰值時,全國能源消費量將達到70億噸標準煤;10種有色金屬有可能達到1億噸規模,也是目前消費量的1倍多。其他如天然氣、橡膠、糧食等資源產品消耗也會大大高出目前水平。受其影響,今后中國資源產品進口依存度保持較高水平,石油、鐵礦石、銅、鎳、大豆、天然橡膠等重要產品進口占比將在5成以上。

  在推動中國資源產品進口規模繼續擴大的諸多因素中,未來史無前例的城鎮化尤為重要。總體來看,中國城鎮化才拉開序幕,2012年城鎮化率不過52.6%,未來10至20年內,城鎮化率將向75%邁進,具有很大發展空間。

  據測算,2001年到2011年,全國城鎮化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分別拉動投資、消費增長3.7和1.8個百分點。到2020年我國消費規模將接近50萬億元。今后10年,全國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人左右,如果按農民工市民化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能夠增加40萬億元投資需求。如此之多的居民消費與建設投資,很大部分要轉化為資源產品購買力。

  中國城鎮化的極大發展,將會顯著增加未來中國經濟的資源產品消費強度。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三大產業單位產值的資源產品消耗量趨向提高,一段時期內甚至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因為,基于城鎮化的推動,今后會有數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由此產生數百億平米磚木結構(土坯茅屋)農村住房,向鋼筋水泥結構城市住房轉換(包括城市棚戶區與危、舊房改造)。

  隨著城鎮化發展,勢必產生規模巨大的物流與客流需求,出現更大規模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立體道路(架空、地面、地下)等快速通道建設,很大程度上取代以往的普通道路;城鎮化的發展,還會引發農業耕作方式的巨大改變,農林牧土地的大規模集約化經營,一定派生出規模巨大的農林牧業機械需求。

  正是上述居民住房結構、交通道路結構與農業耕作方式三個方面的巨大改變,顯著增強了未來中國資源產品消費強度。譬如單位建筑面積中,城市鋼筋水泥結構住房所消耗的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等消耗量,比較農村磚木住房,會有十數倍、數十倍增加;城市地鐵比較普通道路也是如此,等等。所有這些,都會提高中國單位GDP的資源產品含量,使得今后中國礦石、能源、農林產品等進口量持續增加。

  不僅如此,由于目前國內許多資源產品質量先天不足,其生產能耗與水資源消耗太高,環境破壞嚴重,從節能減排角度出發,國內不宜過多生產;與此同時,中國每年累積大量外匯,亦需要通過大量進口資源產品獲得釋放,以此尋求國際貿易平衡,舒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考慮到上述更為重要的全局性因素,預計今后中國資源產品進口系數趨向提高,其進口量與使用量都會更多,增長空間更大。

  推動中國資源產品需求繼續大幅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均收入與消費差距。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但其人均收入還只相當于人家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水平,許多資源產品人均消費(實際終端消費,而非加工消費)方面,也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還需要20年、甚至30年的時間,才能趕上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水平。這些差距就是巨大需求增長空間,意味著未來10年、20年、30年中國資源產品需求的深厚增長潛力。

  正是這些巨大需求空間的填補,推動了一段時期以來資源產品需求的跳躍式增長。據有關資料,中國第一次能源需求翻番用了18年,第二次用了8年,有預測稱下一次能源需求翻番可能只需要5年。過去30年來,全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增加了1倍,人均奶制品消費量增長了2倍,而肉、奶類消費快速增長的背后,則是更大規模的谷物類產品消費的增長。

  中國深化改革與結構調整,推動短板行業與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以及發揮“后發優勢”,作為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的巨大動力來源,勢必會將這種需求潛力極大釋放出來,轉化為巨大的現實需求。

  “熱錢”出境利多中國資源產品需求

  目前全球經濟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美聯儲退出“QE”,逐步向常規貨幣政策回歸。有人擔憂可能因此引發中國經濟減速,致使資源產品中國因素風光不再,這是不對的。其實“熱錢”出境有利于中國經濟增長,進而提高中國資源產品需求。

  這是因為“熱錢”大量出境,我們正好可以借此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甚至適度貶值,其結果將有利于提高中國制造出口競爭能力,更多承接世界經濟復蘇所帶來的好處,增添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其次,可以減少人民幣外匯占款,減輕過多貨幣供應對于中國物價上漲推力,由此擴展宏觀調控空間,能夠采取更多刺激措施,推動中國經濟更快增長;再次是乘機降低“存準”,促進中國貨幣政策也盡快向合理水平回歸,此舉將會釋放大量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最后是因此推高美元匯率,壓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從而降低中國經濟建設成本。由此可見,如果中國經濟因為“熱錢”回撤美國本土而提速,當然利多中國資源產品需求,而非相反。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雖然美聯儲退出量寬,全球大量美元資金向美國本土回歸,但中國可能會是一個例外。2013年四季度及今年1月份,中國資本項目依然較多順差,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亦保持升值態勢,顯示“熱錢”并未從中國大規模撤離。從當前及今后發展情況來看,繼續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中國仍然為“世界工廠”與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等,對于全球資金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由此可見,2014年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可能不是“熱錢”出境,而是其繼續涌入,逼迫人民幣過快升值。因此必須未雨綢繆,采取對應措施,刺激“熱錢”離境,至少是減弱“熱錢”涌入規模。而在眾多前瞻引導措施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要金融機構人民幣適度降息,逐步與發達國家低利率水平接近,消除“熱錢”涌入的內外利差誘惑,并且降低國內企業資金使用成本,釜底抽薪物價水平。此外,還要加快匯改步伐,擴大匯率浮動幅度,最終實現供求關系決定匯率波動。

  在一些可能影響中國需求的負面因素中,地方債務是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當然要高度關注,積極穩妥化解,但中國地方債問題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兇險,甚至聳人聽聞,引發中國金融危機,最終導致經濟崩潰。這不僅因為中國地方債務主要用于地方基礎設施,有著相應資產與未來收益作為后盾;更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債務基本上是人民幣國內債務,理論上中國能夠無限量供應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因此一般不會發生政府債務違約,更不會引起國際債務違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資源產品需求亦不會受到很大沖擊,今年1月份的資源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已經顯示了這種跡象。

  結構調整不改資源產品需求旺局

  合理調整經濟結構,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內容。確實,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將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特別是服務業占據經濟比重會有顯著上升,但卻不能夠因此認為資源產品中國需求因素減弱,甚至據此得出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近尾聲的結論。

  實際上,調整經濟結構,勢必要求增強國民經濟“短板”,比如更為關注環境保護,發展環保產業;提高城鄉基礎設施水平;加快醫療、養老、棚戶區改造、安居房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保障等,都需要大量施工建設與日常維護,由此只會產生更多的資源產品消耗。同時,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更多來自國內消費,包括服務業的更快增長等,但所有這些,不會改變中國收入水平提高、吃穿住行等方面水平提高,所必然產生的資源產品消耗量增加的基本趨勢。

  比如,今后人均肉、蛋、奶等產品消耗量將繼續增加,不會因為服務業占據GDP比重提高而減少,因此生產上述食品所必需的資源產品也不會下降,只不過以前用于出口的很大部分商品要轉向國內銷售,更大比重滿足國內消費需求而已。

  必須指出的是,過去出口外向型的經濟結構中,許多資源產品并非由中國國民自己消費,而是進口到中國進行加工,再轉手出口,最終被國外居民所消費。比如2013年,中國直接與間接出口粗鋼差不多有1.5億噸,需要消耗高品位鐵礦石2億噸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當年所進口的8億噸鐵礦石,至少有四分之一實際上是被境外居民所消費了。隨著中國經濟再平衡,國內消費比重提高,出口占比下降,今后將會有更多資源產品被中國國民所消費,而不是減少。

  今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有可能下降,不太容易恢復到兩位數的增長率,但由于中國經對比濟基數的持續提高,已經是日本經濟總量的1倍,因此即使經濟增長率出現回落,但因此增加的資源產品絕對量,也比以前大了許多,這怎么會導致資源產品中國需求減弱呢?所以說,盡管中國經濟面臨重大變化,但資源產品長期需求前景依然正面。

  全球資源產品需求增加新動力

  審視資源產品供求關系,不能局限于中國國內,還要有全球視角。放眼今后世界經濟發展,有兩個新因素會推動全球資源產品需求的巨大增長。

  一是世界經濟復蘇所推動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由此產生巨大資源產品需求。

  近期以來,全球經濟,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態勢明顯。經合組織新近公布的去年12月份綜合領先指數(CLI)顯示,其成員國與歐元區的整體水平均高于100,分別為100.9和101.1;英國中央銀行發布最新報告,預計英國今年經濟增速將達到3.4%,比此前預計的2.8%有大幅上調。

  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將會推動其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發達國家進行的電力設施、水利設施、高速公路修復與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此產生資源產品需求巨大。麥肯錫發布報告認為,到2030年全球需要投入57萬億美元,進行道路、電力以及水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來維持經濟增長。

  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對于資源產品需求開始有所顯現。今年1月份,中國出口(按美元計算)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增長10%,其中鋼材(3394, -42.00, -1.22%)出口量達到677萬噸,環比增長26%,同比增長38%,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強勁拉動,以后這一力度還會增強。

  二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巨大發展潛力。

  人口增長是資源產品需求增加的最重要因素。美國人口普查局不久前發布的數據,2025年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關口,2050年則達到94億。只要人口總量還在增加,資源產品需求就會持續增長。還必須看到,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與我們中國有很多相似地方:都是人口眾多,人均收入和消費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也都具有利用“后發優勢”的可能。如果上述人口大國今后一起進入經濟較快發展階段,而且是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增加的資源產品需求總量會是很驚人的。

  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印度最有可能顛覆未來全球資源產品供求關系。現在印度在礦石、金屬、石油等資源產品的人均消費方面,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比美國差距則更大。隨著印度經濟增長提速,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加工制造業的發展,未來印度一定會憑借世界最多人口國家地位,崛起為全球最重要的資源產品消費大國,與中、美兩國并駕齊驅。比如在鐵礦石市場方面,相信未來10年之內,隨著印度經濟發展,其鋼鐵需求量的不斷提高,印度將會由以前的全球最大現貨鐵礦石出口國家,轉變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鐵礦石凈進口大國,由此引發鐵礦石全球供求關系的劇烈變化。

  未雨綢繆多方面籌謀資源戰略

  由此可見,從全球范圍與長遠戰略眼光來看,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制約因素不是缺乏需求,而是重要資源產品供應的瓶頸約束。必須高度關注這個問題,未雨綢繆,及早應對。

  多方位籌謀中國資源產品戰略,一是要繼續進行境外資源產品投資,進行兼并重組,即便遭遇一些挫折,也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完善,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

  二是要在國內進行重要資源產品儲備。目前國際投行普遍預測資源產品價格會出現下跌。其中高盛預測未來12個月貴金屬、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都將下跌。我們要抓住這個大好時機,逢低買進石油、礦石、有色金屬、橡膠、糧食等重要資源產品,建立我們的資源戰略庫存儲備。這種庫存儲備應當數量規模巨大,除了能夠滿足特殊情況下的必要需求之外,還要能夠影響國際市場供求關系與行情波動,真正體現中國的價格影響力。比如鐵礦石庫存儲備要達到或超過10億噸規模,足夠我們鋼鐵企業1年的進口礦使用量,這種情況下下才能凸顯中國因素影響。

  三是要大力培育發展各種資源產品市場,包括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同時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擴大匯率彈性,逐步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

  四是要適度調整國內建筑結構,在大城市商廈和公用設施建設中,要鼓勵甚至強制推行鋼結構建筑,以增加未來國內廢舊金屬產出量,逐步減少對于進口礦石依賴。鋼結構建筑,雖然初期建設成本較高,但考慮到環境保護與資源保障,算長遠大賬還是劃得來的。

  五是加大國內金屬、塑料、橡膠等廢舊物資回收力度,大力開拓“城市礦山”資源,尤其是要研發提高各類電子產品回收技術,但不可以在回收過程中導致二次污染。國家要在稅收、貸款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

  多方面籌謀資源產品全球戰略,還必須考慮地緣政治影響。目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正在發生大的改變,主要是美國對于境外進口依賴,尤其是對中東石油需求下降,其外交政策不再被國際油價“綁架”;而中國則相反方向變化。2013年中國進口原油2.8億噸,對外依存度接近6成。

  在此格局之下,中國能源發展和安全或將面臨嚴峻挑戰,對于價格上漲更為敏感。不僅是石油如此,中國在礦石、有色金屬、谷物等其他資源產品方面也面臨同樣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也需要加大資源產品的戰略儲備與商業儲備,作為中國外匯儲備適度實物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應對國際行情波動與供求關系變化的殺手锏。

延伸閱讀
上一篇:2013年鋼鐵物流成本分析
下一篇:多家煤炭集團庫存高企下調煤價
分享到:
[騰訊]
關鍵字:全球 資源 產品

行業焦點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海伦市| 新密市| 信宜市| 横山县| 始兴县| 广灵县| 那坡县| 榆林市| 临汾市| 黄梅县| 红原县| 北川| 唐海县| 安远县| 靖远县| 东乡县| 左云县| 白沙| 老河口市| 兰考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邵县| 杨浦区| 邻水| 玉环县| 瑞金市| 沛县| 金坛市| 鄄城县| 炉霍县| 皋兰县| 甘谷县| 历史| 正镶白旗| 利津县| 山阴县| 淳化县| 商河县| 甘泉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