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釋放最強信號:抓緊出臺降準措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新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信息量巨大。 國務院總理李總理3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部署進一步暢通產業鏈資金鏈,推動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最新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信息量巨大。
國務院總理李總理3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部署進一步暢通產業鏈資金鏈,推動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要求更好發揮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業紓困發展。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券商中國報記者表示,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定向降準本身就是一項既定的政策,每年都會進行一次,主要意義在于鼓勵銀行更多地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具體來看,本次會議有十大關鍵表述:
1、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外貿穩外資。
2、 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
3、 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大力促進對外貿易合作。
4、 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
5、 對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費等助企紓困政策,要確保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
6、 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7、 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適當降低銀行對信用良好企業的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8、 以優惠利率資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要進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資保供、春耕備耕、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微企業等資金需求。
9、 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10、 在落實好近期已出臺各項政策、努力減輕疫情影響的同時,要抓緊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11日晚間,美股低開后跌幅擴大,道指、標普500指數雙雙跌逾3%,納指跌逾2.6%。而代表A股先行指標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探底回升翻紅,此前一度跌0.7%。
看點一:六項舉措穩外貿穩外資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一是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三是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并降低費率。四是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大力促進對外貿易合作。五是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六是對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費等助企紓困政策,要確保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同各級政府全力幫助外貿、外資企業渡過難關,積極保障復工復產,以確保出口訂單及時交付。“穩外貿”、“穩外資”,看“中國制造”力量。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年對外貿易總額,已占GDP總值的35%以上,穩住外貿基本盤,事關我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占全球商品貿易總額近八分之一,我國年吸引外資金額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十分之一,尤其是2016年至2018年,我國吸收外資連續三年逆勢增長。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余地大,創新能力強。疫情對外貿領域供應鏈的影響主要發生在生產配套層面,產品集成遇到暫時困難。這種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
看點二: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
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
一要根據疫情形勢完善復工復產防控指南,發揮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作用,建立跨部門工作專班,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二要加大國際協調合作,通過增加國際貨運航班等措施,維護國際供應鏈暢通。
三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適當降低銀行對信用良好企業的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運用結構性工具精準施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整體利率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一系列應對措施靈活適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表示,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在審核貸款的同時,指導企業及時向省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申請納入名單。金融機構拿到企業名單之后,原則上1天,最長2天,要將貸款發放到位。
“前期的專項再貸款實行企業名單制管理,嚴格限定資金用途,這是為了保證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低成本資金第一時間精準流向重點保供企業。近期增加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是普惠性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支持,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的下調可以更好發揮再貸款資金的激勵撬動作用。”劉國強說。
李迅雷指出,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監管部門應在保持不良貸款認定標準不變的情況下,階段性地適度提高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容忍度,適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考核要求。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指出,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應在考核中進一步細化并落實好容錯糾錯和盡職免責等措施,努力創造“愿貸”“敢貸”的良好氛圍,提高首貸率和續貸率,為各地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等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看點三: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
會議指出,近段時間,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實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以優惠利率資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要進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資保供、春耕備耕、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微企業等資金需求。適當下放信用貸款審批權限。加強審計監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支持實體經濟實效。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是央行在2017年9月份首次出臺的,2018年實施,聚焦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以及農戶生產經營、創業擔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助學等貸款。2019年起,央行又進一步降低了定向降準門檻,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董希淼表示,通過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定向降準,可以更好地為中小銀行提供增量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也符合“三檔兩優”的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
按照央行規定,凡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5%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0%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
李迅雷表示,這類定向降準本身就是為了鼓勵銀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務,降低標準也可以讓銀行更多地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為他們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資金,通過對銀行提供這種長期的、低成本的資金,可以更好地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投放能力。
據劉國強介紹,疫情爆發以來,央行采取了多項措施降低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引導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復產發放優惠貸款利率。下一步,央行還將繼續推進LPR改革,引導整體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下行。
看點四:進一步研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舉措
會議強調,在落實好近期已出臺各項政策、努力減輕疫情影響的同時,要抓緊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更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擴內需,增動力。要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互聯網+”、雙創等,為創業就業、靈活就業提供更多機會,穩定就業大局。
李迅雷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前,短期內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劇烈沖擊,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這些沖擊主要體現在制造業、旅游服務業等領域。在應對方面,經濟學家們建議,在加強防范輸入性風險的同時,還應加大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李迅雷建議,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衛生防疫的資金投入,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交通、旅游、住宿等行業的稅收,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全額扣除。在短期應對之外,還要完善長跑機制,包括財政政策的定位,要從經濟政策進一步轉向公共政策,加大對民生的傾斜力度;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需要形成固定機制,防止人為調整;財力跟著人口走。經濟越集中的城市,越有能力支付公共衛生和防疫的成本,人口越集中的城市面對傳染疫情的壓力越大,這也要求公共衛生和防疫的財力向城市適度集中,對于欠發達地區則以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進行托底。
國務院總理李總理3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部署進一步暢通產業鏈資金鏈,推動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要求更好發揮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業紓困發展。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券商中國報記者表示,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定向降準本身就是一項既定的政策,每年都會進行一次,主要意義在于鼓勵銀行更多地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具體來看,本次會議有十大關鍵表述:
1、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外貿穩外資。
2、 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
3、 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大力促進對外貿易合作。
4、 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
5、 對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費等助企紓困政策,要確保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
6、 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7、 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適當降低銀行對信用良好企業的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8、 以優惠利率資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要進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資保供、春耕備耕、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微企業等資金需求。
9、 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10、 在落實好近期已出臺各項政策、努力減輕疫情影響的同時,要抓緊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11日晚間,美股低開后跌幅擴大,道指、標普500指數雙雙跌逾3%,納指跌逾2.6%。而代表A股先行指標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探底回升翻紅,此前一度跌0.7%。
看點一:六項舉措穩外貿穩外資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一是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三是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并降低費率。四是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大力促進對外貿易合作。五是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六是對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費等助企紓困政策,要確保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同各級政府全力幫助外貿、外資企業渡過難關,積極保障復工復產,以確保出口訂單及時交付。“穩外貿”、“穩外資”,看“中國制造”力量。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年對外貿易總額,已占GDP總值的35%以上,穩住外貿基本盤,事關我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占全球商品貿易總額近八分之一,我國年吸引外資金額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十分之一,尤其是2016年至2018年,我國吸收外資連續三年逆勢增長。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余地大,創新能力強。疫情對外貿領域供應鏈的影響主要發生在生產配套層面,產品集成遇到暫時困難。這種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
看點二: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
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
一要根據疫情形勢完善復工復產防控指南,發揮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作用,建立跨部門工作專班,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二要加大國際協調合作,通過增加國際貨運航班等措施,維護國際供應鏈暢通。
三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適當降低銀行對信用良好企業的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運用結構性工具精準施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整體利率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一系列應對措施靈活適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表示,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在審核貸款的同時,指導企業及時向省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申請納入名單。金融機構拿到企業名單之后,原則上1天,最長2天,要將貸款發放到位。
“前期的專項再貸款實行企業名單制管理,嚴格限定資金用途,這是為了保證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低成本資金第一時間精準流向重點保供企業。近期增加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是普惠性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支持,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的下調可以更好發揮再貸款資金的激勵撬動作用。”劉國強說。
李迅雷指出,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監管部門應在保持不良貸款認定標準不變的情況下,階段性地適度提高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容忍度,適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考核要求。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指出,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應在考核中進一步細化并落實好容錯糾錯和盡職免責等措施,努力創造“愿貸”“敢貸”的良好氛圍,提高首貸率和續貸率,為各地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等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看點三: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
會議指出,近段時間,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實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以優惠利率資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要進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資保供、春耕備耕、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微企業等資金需求。適當下放信用貸款審批權限。加強審計監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支持實體經濟實效。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是央行在2017年9月份首次出臺的,2018年實施,聚焦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以及農戶生產經營、創業擔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助學等貸款。2019年起,央行又進一步降低了定向降準門檻,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董希淼表示,通過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定向降準,可以更好地為中小銀行提供增量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也符合“三檔兩優”的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
按照央行規定,凡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5%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0%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
李迅雷表示,這類定向降準本身就是為了鼓勵銀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務,降低標準也可以讓銀行更多地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為他們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資金,通過對銀行提供這種長期的、低成本的資金,可以更好地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投放能力。
據劉國強介紹,疫情爆發以來,央行采取了多項措施降低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引導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復產發放優惠貸款利率。下一步,央行還將繼續推進LPR改革,引導整體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下行。
看點四:進一步研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舉措
會議強調,在落實好近期已出臺各項政策、努力減輕疫情影響的同時,要抓緊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更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擴內需,增動力。要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互聯網+”、雙創等,為創業就業、靈活就業提供更多機會,穩定就業大局。
李迅雷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前,短期內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劇烈沖擊,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這些沖擊主要體現在制造業、旅游服務業等領域。在應對方面,經濟學家們建議,在加強防范輸入性風險的同時,還應加大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李迅雷建議,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衛生防疫的資金投入,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交通、旅游、住宿等行業的稅收,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全額扣除。在短期應對之外,還要完善長跑機制,包括財政政策的定位,要從經濟政策進一步轉向公共政策,加大對民生的傾斜力度;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需要形成固定機制,防止人為調整;財力跟著人口走。經濟越集中的城市,越有能力支付公共衛生和防疫的成本,人口越集中的城市面對傳染疫情的壓力越大,這也要求公共衛生和防疫的財力向城市適度集中,對于欠發達地區則以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進行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