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官:2020年是中國的勝利之年
來源:參考消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俄新社莫斯科3月12日報道,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主席、負責保護企業家權益的俄總統全權代表鮑里斯·季托夫在接受圣彼得堡地鐵廣播采訪時稱,轉向雙循環模式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階段…
他詳細回答了關于中國經濟發展和俄中經貿合作的一系列迫切問題。
季托夫指出:“中國人喜歡響亮的提法——‘雙循環’‘兩會’‘一帶一路’等。但重要的是,這些提法背后是實際的進程和事務。”
他在采訪中說:“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超百萬億元人民幣。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人大代表們討論并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勾勒出未來15年即2035年前的發展輪廓。到那個時間節點,中國GDP應再次翻番,居民人均收入也將增加一倍。”
季托夫表示,中國不會與世隔絕,停止對外貿易。“外循環”依然十分重要。中國正迅速變成“世界超市”,變成其他國家和地區各類商品最大的銷售市場。中國將繼續積極融入全球多邊貿易體系。2013至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伙伴的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升至1.34萬億美元。
季托夫說:“俄中在合理的互利原則基礎上發展經貿合作。中國成為俄主要貿易伙伴已非第一年。按計劃,到2024年,兩國將把雙邊貿易額提高到2000億美元。”
在他看來,俄中農業合作潛力巨大。他說:“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激增。中國有廣闊且有支付能力的市場,我國則有可以向這個市場提供的東西。”
季托夫認為,有必要提升中小企業在雙邊貿易中的份額,更加積極地安排成千上萬俄中企業家相互往來。
季托夫說:“此外,俄羅斯地方政府必須進一步向中國投資者介紹當地投資項目扶持措施。”他強調,高新技術產業、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可成為雙邊貿易的增長點。
季托夫還分享了自己對兩會的觀感。他注意到北京公布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新冠疫情令去年能否完成“十三五”規劃受到質疑。但過去數年積攢的發展速度和儲備幫助中國通過了這次“撞擊試驗”。
他指出,中國比其他所有國家更快從疫情影響中復蘇。去年中國全年GDP增長2.3%,2021年預計增幅6%以上。2020年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2021年制定了同樣數量的目標。同時,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
季托夫總結道:“過去的2020年是中國的勝利之年——它戰勝了新冠病毒,戰勝了經濟危機,最主要是戰勝了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