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銀行簽署貸款轉讓交易主協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人民銀行9月25日發布新聞稿稱,《貸款轉讓交易主協議》簽署暨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啟動儀式25日在上海舉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2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簽署了《貸款轉讓交易主協…
中國人民銀行9月25日發布新聞稿稱,《貸款轉讓交易主協議》簽署暨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啟動儀式25日在上海舉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2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現場簽署了《貸款轉讓交易主協議》。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在前一階段銀行貸款規模快速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的推出,對于規范發展貸款轉讓市場,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宏觀調控,優化銀行信貸結構、積極防范和化解潛在金融風險,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小川表示,貸款轉讓市場是金融市場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我國金融體系中間接融資比重仍高于直接融資比重的背景下,有序發展貸款轉讓市場,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貸款轉讓交易,有助于實現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有效連接。
周小川稱,宏觀審慎管理已成為危機后國際金融改革的核心內容,各國政府以及金融界的普遍共識是要建立逆周期調節機制。除了要用好貨幣供應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調節效果的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抑制經濟過度波動之外,還有必要引入一些逆周期調節的創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資本緩沖制度和動態損失準備制度等。
此外,他表示,還要改進原有的資本協議、杠桿率、撥備計提等監管政策和工具,通過提高金融機構資本質量和資本充足率、建立與經濟周期調節相適應的杠桿率要求、開展前瞻性撥備管理,減緩順周期影響,將相關微觀手段放到宏觀管理的框架內,賦予其宏觀調節的使命。
在微觀層面,周小川稱,會計制度、評級機構、衍生品監管等各項改革都在同時推進,基本方向同樣也是校正其順周期性,增強透明度,減少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在場外衍生產品監管與發展方面,周小川表示,我國也正在繼續探索如何改進有關制度和工具,增強透明度,切實發揮各類衍生產品在風險定價與風險緩釋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
周小川強調,我國銀行業要加強資本管理、提升資產質量,也要為銀行業完成改革轉變提供必要的市場條件,以及靈活有效調整資產負債表所需要的工具與手段。包括在負債方提供可以有效提升資本充足狀況、進行主動負債管理的工具與渠道,也包括在資產方提供能夠優化資產結構、滿足資本約束要求的產品與手段。
央行新聞稿顯示,當日,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山西晉城市商業銀行,交通銀行和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通過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系統達成貸款轉讓交易。
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系統依托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專線網絡,為市場成員提供貸款轉讓的報價、成交確認和信息披露等服務,是全國銀行間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