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預測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分別增長10.5%和9.6%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在國內需求的推動下,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0.5%和9.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在國內需求的推動下,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0.5%和9.6%。
報告說,鑒于對信貸增長更為嚴格的限制、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和限制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風險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國政府計劃在明年實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但增幅有所放緩。
報告說,中國今明兩年短期增長的三分之二將來自國內私人需求,政府活動將貢獻三分之一,而來自凈出口的貢獻將接近零。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中期增長取決于是否能夠對增長驅動力進行再平衡,即更多的增長應來自國內,而不是依靠外部需求。IMF建議,為了達到中長期增長目標,中國應對醫療、教育和退休制度進行改革,以增強社會保障體系。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是IMF關于世界經濟走勢分析和預測的重要報告,每年兩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發布。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預計今明兩年中國保持10%經濟增長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5日表示,中國的發展改變了世界,他預計今明兩年中國將保持約10%的經濟增長。
奧尼爾當晚在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舉辦的“年輕破冰者”演講中說,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10.1%,明年增長率也將達到10%。
奧尼爾肯定了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他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與自身經濟發展緊密相關。他指出,從2000年到2009年,以美元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量排在世界三甲之列,僅次于歐元區和美國。今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從今年開始的十年中,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量將躍升世界第一。
過去兩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都帶來影響,中國也沒能幸免。但奧尼爾認為,數據顯示中國沒有經歷“U”型或“W”型復蘇,而是在內需擴大拉動下呈現出明顯的“V”型態勢,復蘇勢頭強勁。
中國經濟繁榮也帶動了世界經濟復蘇。奧尼爾舉例說,對歐洲制造業大國德國來說,其對華出口增幅最大。對英國來說,大量中國留學生涌入也促進了教育產業發展。中國還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造成影響。奧尼爾說,在“金磚四國”中,中國對國際原油市場依賴最大,但隨著中國越來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近來中國的原油依賴性緩慢下降。
奧尼爾也提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污染等問題可能影響中國發展,但他相信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能夠妥善應對這些困難。
48家集團俱樂部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英中貿易48家集團,由一批打破當時西方國家對華禁運、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的英國工商界人士組成,他們被譽為“破冰者”。目前,48家集團俱樂部已擁有超過300個機構和個人成員,在促進中英貿易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