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換擋 我國今年GDP增速可達9.9%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社科院報告預測中國2010年全年GDP增速同比可達9.9%,CPI有望控制在3%以內。在消費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增速將出現與2009年截然相反的變化,雙雙回落。報告總體判斷,今…
社科院報告預測中國2010年全年GDP增速同比可達9.9%,CPI有望控制在3%以內。在消費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增速將出現與2009年截然相反的變化,雙雙回落。報告總體判斷,今年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可能性最大。
投資、出口“變臉”
10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預測全年GDP增速同比將增9.9%,并且在保持政策力度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預計2011年經濟增速可達10%左右。不過,受多種因素影響,全年投資將明顯回落;四季度出口也將大幅回落,凈出口對經濟增長仍舊為負貢獻。
報告表示,2010年4月以來,一系列針對高房價的調控措施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形成了較大壓力,加之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力逐步減弱減緩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因而預測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僅為19.5%,比2009年低13.8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雖然201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呈現全面復蘇態勢,但進入下半年,美國經濟開始呈現下滑跡象,加之受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出口持續回升的勢頭將有所放緩,四季度預計將出現較大幅度回落,預計全年出口增長達27.3%,并預計全年進口同比增速為35.7%,全年順差1650億美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舊為負。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在報告會上也表示,2011年世界經濟狀況并不樂觀,受此影響,中國2011年外需將明顯下降,從而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的總需求不足。
此外,報告預測,中國經濟201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將達4.1%。第二產業增加值2010年增長速度將達10.7%,比2009年高0.8個百分點。由于中國中期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轉變,2011年工業增速仍可保持10%以上。2010年和2011年,第三產業發展將呈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同比增速分別將達10.1%和10.2%。
通脹預期趨緩
與春季報告不同,社科院秋季報告將CPI全年增速預期從3.5%下調至3%。發改委人士昨日也指出,從價格來看,能夠實現今年年初制定的將CPI增速控制在3%的目標。
社科院報告認為,2010年CPI上漲3.0%,主要是由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引起的。但從后期走勢看,CPI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報告認為,當前需要密切關注、正確認識推動物價上升的長短期、國內外因素,管理好通脹預期。推動物價繼續上漲的因素主要表現,一是全球范圍內貨幣供應的超量發行;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三是國內勞動力工資和能源資源產品的價格調整形成的成本推動;四是自然災害導致農產品供應存在不確定性。
發改委人士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糧食價格將趨于穩定,為主要農副產品價格穩定奠定基礎,工業消費品價格也將繼續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政府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把握價格調整的力度和節奏。
社科院建議上調CPI目標至4%左右
“政府對價格控制的目標不宜定得太低,可考慮上調至4%左右。”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其發布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年秋季報告》中如是建議。
社科院稱,這樣一方面為推動資源價格改革創造寬松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消化過剩流動性,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改善收入分配關系。
報告指出,2010年和2011年,CPI將呈現斜“N”型走勢,預計其在2010年三季度觸頂,四季度開始逐步回落,回落將持續到2011年上半年,然后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上升。“2010年CPI上漲3.0%,2011年CPI漲幅與2010年大致持平,達到3.2%。”報告說。
“內需不足將對我國價格水平形成向下壓力,”報告說,“當前我國需求相對不足的供求格局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
對此,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也在會上表示,快速的增長必然伴隨一定的通脹水平。特別是當前中國農產品價格太低,尤其總體水平低于國際價格,要增加農民收入不應回避農產品漲價問題。此外,增加居民工資收入也必然要求物價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此前,中國政府對2010年全年CPI的控制目標定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