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機構須控制今年后兩個月信貸投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再度發出收縮流動性信號。 23日,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貨幣信貸工作座談會上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兩個月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使信貸投放總量符合宏觀調控…
央行再度發出收縮流動性信號。
23日,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貨幣信貸工作座談會上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兩個月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使信貸投放總量符合宏觀調控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央行希望將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貸控制在7.5萬億以內。
胡曉煉強調,年初確定的貨幣信貸總量調控目標是符合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觀調控要求的貫徹落實,有利于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她坦言,近幾個月貨幣信貸出現反彈,信貸需求旺盛,信貸擴張勢頭較強,實現全年貨幣信貸預期目標面臨挑戰。今年9、10月份,新增信貸分別達到5955億元和5877億元,速度偏快。前10個月的新增貸款總額達到6.88萬億元,較全年7.5萬億元的目標僅余6200億元。而據了解,本月前3周,部分銀行的新增信貸仍然較快。
此外,主要發達國家持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全球流動性過剩狀況加劇。胡曉煉表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增強的情況下,國際流動性持續流入國內,在加大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壓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流動性管理的難度。
面對上述兩個難題,央行11月內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差別調整個別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平抑銀行的信貸投放速度,同時收縮流動性。
“當前,加強流動性管理是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也是貨幣條件回歸常態的主要表現。”胡曉煉說,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繼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采取數量型工具和價格性工具以及宏觀審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為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