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十二五”規劃初定2015年銷售收入1200億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剛剛出爐的《馬鋼“十二五”發展戰略與規劃》顯示,未來的五年時間之內,馬鋼將全面提升產品價值,力爭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以上,其中市場優勢產品比例達到50%,噸鋼毛利率進入行業前…
剛剛出爐的《馬鋼“十二五”發展戰略與規劃》顯示,未來的五年時間之內,馬鋼將全面提升產品價值,力爭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以上,其中市場優勢產品比例達到50%,噸鋼毛利率進入行業前10名,集團凈資產收益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微利特征將更加凸顯,同質化競爭擴展到高端產品領域,產業鏈建設與非鋼產業發展將成為鋼鐵行業新的競爭熱點。作為安徽龍頭企業的馬鋼將如何應對這些行業難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馬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顧建國。
擴大優勢產品比重
“2010年馬鋼的產鋼量超過1500萬噸,"十二五"末要達到新的規模平臺。馬鋼還要做強,這要靠"拳頭"產品說話。”顧建國說。
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打造優勢產品工作上,馬鋼取得了一些成績。除了車輪、H型鋼產品外,汽車板實現整車供貨,家電板贏得市場聲譽,硅鋼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管線鋼成功用于國家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并得到中石油的好評。這些產品中,馬鋼都擁有了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顧建國表示,2011年馬鋼將繼續深化產品結構調整,拓展汽車板、家電板、電工鋼、車輪、高效節約型建筑用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份額,力爭全年開發新產品超過200萬噸。馬鋼要努力成為國內汽車板、家電板的重要供應商,成為中國高鐵車輪和大功率機車輪的生產基地。
中國證券報了解到,馬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機車輪已經實現了裝車試運行,時速250-35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車輪樣品也在積極研發中。中國高鐵的迅猛發展,也使馬鋼迎來重大機遇。
非鋼產業百花齊放
“隨著中國鋼鐵業競爭加劇,非鋼產業成為新的競爭熱點,這是實現鋼鐵企業增值的一條重要途徑。”
顧建國說:“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們把發展非鋼產業擺到了一定的高度,通過加大非鋼產業的投入、拓展非鋼領域,努力形成若干年產值幾十億元的支柱產業,力爭非鋼業務收入在企業總收入中占比達到15%-20%。”
顧建國表示,非鋼業務重點是依托鋼鐵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在上游發展鐵礦石、煤炭等資源產業,通過優化配置,形成規模開采或協同效應;在下游發展鋼材深加工,提升服務增值能力;同時積極發展機械制造、工程技術、貿易、現代物流、煤化工、金融等關聯產業。
2011年,馬鋼年產成品礦300萬噸。集團加快后備礦山建設,確保羅河礦全面建設、白象山礦基本建成、和尚橋礦加速推進、張礦全面開工建設。同時,積極尋求新的資源合作項目。
另外,馬鋼正在積極籌備環保公司和財務公司。同時,2011年馬鋼將擴大公司外部貿易的品種和范圍,力爭該業務銷售收入達50億元。
積極推進聯合重組
顧建國表示,聯合重組是鋼鐵業做大規模的一條重要途徑,雖然安徽鋼鐵企業不多,但馬鋼在“十二五”期間仍會作一些有益的嘗試。
他透露,馬鋼與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在進行資產評估。與此同時,合肥公司環保搬遷和新區配套項目建設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高速車輪技術改造工程進入廠房鋼結構吊裝階段,硅鋼二期工程完成專家評審,合資的安徽省鄭蒲港務公司掛牌運營。
顧建國表示,馬鋼正在大力推進輔業資產改制工作。2010年成功完成了原建設公司、康泰公司改制,今年,馬鋼還將實施力生公司、實業公司和利民公司改制,推動二機制公司、鋼結構分公司等單位真正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整合優化現有礦山系統資源,組建礦業公司。同時,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健全集團治理結構。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