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單月進口量創新高 對鋼價或是一把“雙刃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2011年1月我國進口鐵礦石6897萬噸,創下鐵礦石單月進口量的歷史新高。1月份進口均價為每噸151.4美元,同比上漲66%,較去年12月也上漲3.6%。對此,M…
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2011年1月我國進口鐵礦石6897萬噸,創下鐵礦石單月進口量的歷史新高。1月份進口均價為每噸151.4美元,同比上漲66%,較去年12月也上漲3.6%。對此,Mysteel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有點兒出乎意料”,究其原因,他認為是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強烈預期和國內需求的進一步恢復促使了鐵礦石進口的加速。此外他還指出,對于鋼價,進口鐵礦大增或會刺激國內礦價上漲進而推高鋼材成本,但也可能成為鋼材價格運行的潛在“拖累”因素。
昨日(2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11年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其中與鋼鐵行業相關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出口鋼材312萬噸,較去年12月份增加27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2%;進口鋼材164萬噸,較去年12月份增加2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1.6%;進口鋼坯8萬噸,較去年12月份增加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6.5%;出口焦炭19萬噸,同比增長400.7%;進口鐵礦石6897萬噸,比去年12月增加1089萬噸,同比增長47.9%。對于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所蘊含的深意,Mysteel的分析師們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解讀。
對于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的鐵礦石進口量,Mysteel分析師予以了重點關注。“進口礦如此大幅增加,創出月度新高,有點兒出乎意料”,Mysteel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1月鐵礦石進口激增的原因可能是,“節能減排結束后,原料需求恢復正常,礦石采購增加;受澳大利亞水災及印度加稅影響,市場預期礦石價格上漲,部分企業加快了進口節奏”。
徐向春進一步分析道,“從鐵礦石港口庫存統計可以看出,2月11日庫存比1月7日增加了692萬噸,節前的投機囤貨很可能是進口大增的主要因素”,但是進口大增也將是一把雙刃劍,徐向春表示,“一方面高價外礦的進口會刺激國內礦價上漲,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和鋼材價格;另一方面,當進口量超過了鋼廠需求,供應過剩,庫存居高不下,礦價將面臨下調壓力,對鋼材價格也會產生潛在的拖累”。Mysteel綜合資訊部朱喜安也直指,“從2007年至今的相關數據來看,每次進口鐵礦石大幅增加后,國內粗鋼的產量也會出現一次新高,這次應該也不會例外”,而粗鋼產量的增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鋼價下行的空間。
對于未來我國進口鐵礦石的需求,徐向春表示,在澳洲洪災、印度增加出口稅率以及國內高品位礦產資源短缺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仍會增長。但同時他直言,短期內,鐵礦石6897萬噸的單月進口高點可能難以突破,“因為基本面已開始發生大的變化:一是需求增速放緩,可能從以前年增加8000至10000萬噸的水平,下降到年增3000至6000萬噸;二是高礦價將刺激國產礦的生產,國產礦生產能力大幅度增長,從而抑制進口數量”。
對于其他相關數據,Mysteel分析師亦做了簡要解析。“填補日韓國家鋼材缺口是1月份我國鋼材出口環比回升的主要因素”,Mysteel研究中心研究員韓丹如是說。她進一步闡述道,澳大利亞作為全球最大的焦煤貿易出口國家,始發于2010年底的那場數十年不遇的水災使它的焦煤出口嚴重受阻。在國際焦煤供應量驟然縮減的大背景下,中國出口焦炭的同比大幅增長當是預料之中。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災,對澳洲焦煤進口依存度較高的日韓鋼廠亦不得不緊急停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韓鋼廠的鋼材產量。為了彌補日韓國家的鋼材缺口,保證其國內正常的鋼材需求,他們必然從我國進口大量的鋼材,尤其是板材產品。此外,鑒于鐵礦石等原料價格不斷攀升及通脹壓力,我國對外出口報價呈持續走高態勢。進口方面,國內鋼材價格上漲了拉動部分需求,由此也導致鋼材進口量連續三個月的小幅增長。
總體來看,韓丹認為,由于澳洲洪災帶來的焦煤供應短缺局面短期內不會消退,未來兩三個月我國鋼材出口或將繼續回升,尤其是板材產品。但考慮到出口退稅政策及淘汰落后產能將繼續實施,“今年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總量或將有所下降”。
來源:大宗商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