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熱錢凈流入355億 外匯局將繼續嚴控跨境資本流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日前發布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凈流入我國的“熱錢”為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熱錢”未成規模集中流入,且對我國經…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日前發布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凈流入我國的“熱錢”為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熱錢”未成規模集中流入,且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趨小。下一階段外匯管理部門將密切監控跨境資本流動,防范和化解“熱錢”流動的沖擊,研究對過度流入領域予以適當控制或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應急措施。
“熱錢”估算口徑公布
《報告》指出,我國大規模跨境資金凈流入與實體經濟活動基本相符。當前,跨境資金持續凈流入主要是受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吸引,機構和個人“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套利操作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
據國際收支分析小組測算,如剔除境內人民幣凈支付400億美元的因素,2010年“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按此估算,過去十年“熱錢”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近250億美元,占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0%。
市場普遍關注的是外匯局的“熱錢”估算口徑。國際收支分析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中扣除進出口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調回這四項,所得差額基本上反映了波動性可能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我們稱之為波動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或“熱錢”流動凈額。但是,這位負責人提醒,這個差額不都是純粹套利的、違法違規的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
《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提高和對外開放擴大,“熱錢”流動對儲備積累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后,“熱錢”凈流出規模與GDP之比在8%左右,但隨后總體呈下降趨勢,2010年“熱錢”凈流入規模與GDP之比僅為0.6%。
提高套利資金流入成本
《報告》中提醒,開放型經濟發展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面臨挑戰。由于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和人民幣資產增值的潛力,不少跨境套利活動是以長期投資的方式存續,常用的管理手段難以甄別。
因此下一階段,外匯管理部門將密切監控跨境資本流動,防范和化解“熱錢”流動的沖擊。首先是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對“熱錢”可能違規流入的重點渠道、重點主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保持對違規資金流入的高壓打擊態勢。其次,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合規性監管。結合檢查中發現的監管漏洞,及時研究加以完善。同時督促市場主體增強風險意識,提高依法合規經營的自覺性。
《報告》同時指出,外匯局還會綜合運用宏觀審慎和資本管制等調控政策,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套利資金流入成本;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并完善應急預案,研究對過度流入的領域予以適當控制或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應急措施。
據了解,今后國際收支分析小組將按年發布《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同時,為幫助市場更全面地了解、掌握跨境資金流動狀況,外匯局還將于近期在按月公布銀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總量數據的基礎上,公布2001-2010年銀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結售匯分交易項目的時間序列數據,并從2011年2月起按月增加公布有關細項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