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指標勾畫十二五調結構轉方式 政府布局經濟結構轉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4項指標勾畫十二五調結構轉方式 本報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將設24項主要指標,包括12個預期性指標和12個約束性指標,助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些指標主要集中在經…
24項指標勾畫十二五調結構轉方式
本報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將設24項主要指標,包括12個預期性指標和12個約束性指標,助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些指標主要集中在經濟結構、科技教育、資源環境、改善民生等方面。
權威人士稱,“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有七大目標,包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資源結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等。
圍繞這七大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提出24項指標,包括12個預期性指標和12個約束性指標。如提高居民消費率2至3個百分點,有望成為重要指標之一。
有關人士稱,這些指標大多數與轉變發展方式相關,尤其是一些約束性指標,集中在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等領域,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十一五”規劃曾提出了22項主要指標,其中包括8項約束性指標以及14項預期性指標。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中,除“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外,基本完成。
“從過去五年的情況來看,我國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服務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考核”經濟的軟性指標及約束性指標要更多考慮經濟結構調整。
除了一系列指標外,有關人士透露,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十二五”的重點。他說,“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其中個人所得稅,到“十二五”中后期要全面建設綜合和分類個人所得稅。
政府正布局經濟結構轉型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屆時,政府工作報告將公布2011年經濟增長目標及物價控制目標。對于全國兩會中值得關注的宏觀經濟熱點問題,部分外資投行經濟學家認為,抗通脹是熱點,同時也將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政府正為經濟結構轉型進一步創造空間。預計決策層將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貨幣政策過度緊縮可能性不大。
高盛經濟學家喬虹認為,2011年GDP增速目標可能設定為8%、通脹率維持在4%左右、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6%左右。政府可能仍將對物價漲勢保持謹慎立場。而就“十二五”規劃而言,溫家寶總理已經提前宣布“十二五”期間的GDP增速目標為7.0%,略低于“十一五”期間7.5%的目標,此舉意在側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花旗研究部的最新報告也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油價上漲的背景下,穩定價格的任務將更加突出。但短期內政策仍將保持連續性,目標是為實現中期經濟結構轉型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因此過度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在財政赤字方面,喬虹認為,其規模及其GDP占比都可能低于2010年水平。2011年的財政預算可能會在財政平衡方面有所改善。可能對財政政策作出結構性調整并優先安排保障房建設和農村水利建設投資。花旗研究報告則認為,2011年的財政政策很可能比較中性,在財政收入和支出方面可能會出臺刺激消費的措施。
對于貨幣政策,喬虹預計,決策層將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并在政策執行中保持適度從緊。決策層的立場不太可能很快從“防通脹”轉向“保增長”,除非宏觀數據顯示出過熱和通脹壓力緩解的明確跡象。“短期內貨幣政策仍有收緊空間,預計未來數月央行將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包括動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加息、公開市場操作、貸款限額以及人民幣升值等手段來收緊金融狀況,從而緩解過熱壓力并抑制通脹。”喬虹說。
在工業和投資政策方面,花旗認為,中國未來可能通過開放市場和推動價格改革來實現資源向服務業的流動,“十二五”期間,現代化農業、高科技制造業以及清潔能源行業將受惠于政府投資和政策。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