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根收緊引民間借貸利率飆升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持續調控的貨幣政策累積效應開始逐步顯現。調查發現,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貸額度使得商業銀行貸款額度緊張,眾多企業和個人紛紛尋求民間借貸資金,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浮…
今年以來持續調控的貨幣政策累積效應開始逐步顯現。調查發現,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貸額度使得商業銀行貸款額度緊張,眾多企業和個人紛紛尋求民間借貸資金,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浮,近期甚至出現100%的高額年息。
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無疑將轉嫁給貸款者,導致中小企業出現融資困境。隨著累積效應增加,4月以來陸續開始有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的事件被披露,應警惕銀根收緊帶來的風險因素抬頭。
銀根收緊引發民間借貸利率飆升
記者近日采訪中小企業較多的蘇浙和廣東地區民間借貸市場發現,由于銀行資金收緊,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異常火爆,民間借貸利率已較節前升高,甚至出現10%的高額月息。
廣州一家投資公司工作人員黃銘隆對記者透露,如果是拿抵押物作擔保貸款,貸款月利率為2.6%-2.8%;若無抵押貸款,月利率為7%-10%。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表示,溫州銀行已經基本停止了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其只能轉向高利貸。今年民間借貸利率普遍比往年高,7天-10天的短期貸款月利率可能達到8%-10%,但3個月以上的貸款月利率在3%-5%之間。
相對而言,北京、天津等地的民間借貸利率低一些。中信建投與亦多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近日對民間金融的調研結果顯示,內蒙古烏海部分擔保公司目前普遍月利率在3.5%-6%之間,京津地區擔保機構月利率在3%-5%之間。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利息高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就屬于高利貸,高出的部分將不受法律保護。按照我國現行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標準,6個月以內的短期貸款基準利率為年5.85%,其4倍為年利率23.4%。目前民間借貸利率遠高于法律規定的4倍標準。
盡管業內的貸款利率普遍超基準利率4倍,但黃銘隆透露,在合同上利率仍在基準貸款利率的4倍以內,額外利息則附加到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中去。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指出,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上升壓力非常明顯。銀行從客戶手中取得存款不僅需要支付相應的利息,同時還要上繳一定比例的資金以存款準備金的形式進入央行體系。盡管央行會對存款準備金支付一定的利息,但其利息水平較低,且銀行無法循環利用這筆資金。因此對于銀行來說,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意味著資金成本的提高。
民間借貸資金斷裂風險開始抬頭
銀行資金成本的提高,對于需要貸款的企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銀行將把成本上升的壓力轉嫁至貸款者身上,這又將提高全社會的資金成本,壓縮企業利潤。
記者了解到,從民間借貸市場貸款的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一般而言,民間借貸主要用于短期周轉。由于很多民營企業不具有銀行授信資格,同時項目波動性強,因此只能尋求民間融資方式。
山東省商務廳總經濟師呂偉介紹,當地30%的外貿企業無法從銀行貸款,低附加值的企業更容易受現金緊張問題影響,生存越發困難。在華交會上,不少企業向記者反映,許多銀行將外貿企業評定為高風險對象,在收緊銀根的情況下,外貿企業難以獲得貸款。
除了上述因素外,手續便捷也是尋求民間資金的另一大驅動因素。據了解,一般企業從銀行申請貸款,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對于還差幾天就可獲得大筆訂單的企業來說,支付高額的利息融資還是值得的。
然而,企業被迫尋求民間借貸,將進一步推升融資成本。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隨著資金成本呈幾何級數上升,其項目的風險也進一步放大,民間違約率也可能上升。
周德文也證實,在溫州,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聽到一些中小企業老板因為還不起高利貸而潛逃消失的事件。
企業高息負債無可避免地加重了企業負擔。有時企業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受高息負債帶來的有限效益制約,可能得不償失。借貸資金在退出生產經營過程后,增值有限,企業難以支付到期債務,往往通過吸收新的高息本金來償還到期的高息負債,拆東墻補西墻,并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企業今后的健康發展。
合理引導民間資金配合融資市場發展
要解決資金緊張的根源問題,必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由于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涉及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專家建議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出臺“組合拳”完善我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多條渠道,形成較為成熟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
上海金融辦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國外一般對三類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一是高新科技類企業,這類企業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以直接融資為主,尋求上市來募集發展資金;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國家對這類企業放貸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從而保障社會就業;三是由于金融危機等偶發性因素導致資金周轉不靈的企業,這類企業若獲得擔保、支持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其實,我國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一直在不斷推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多家銀行都設置了中小企業事業部,專營中小企業業務,在信貸額度上也在向中小企業部門傾斜。但是在銀行貸款之外,我國其他融資渠道仍窄,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首先,大力發展融資擔保市場,建立健全再擔保機制,提高融資擔保的杠桿系數。據了解,我國目前累計擔保責任金額僅為可運用擔保資金總額的2.5倍,而這一比例的上限可達10倍,這也意味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指出:“目前擔保機構在銀行的認可度有限,主要與我國缺乏再擔保機構有關。政府應建立再擔保基金,幫助銀行分散風險。有些國家由政策性銀行擔任再擔保機構,承擔這一義務并允許其有一定的壞賬率。”
其次,積極推動金融租賃業務,突破金融租賃社會認知度不高的瓶頸。目前我國金融租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只有5%,而發達國家金融租賃是銀行信貸和證券融資的一個重要補充,是社會資金供應的三個主渠道之一,這一比重一般在30%左右。目前金融租賃市場遇到的最大難題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一資金最合適的來源就是民間資本。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指出,由于融資租賃公司審批嚴格、人才欠缺,很難獲批金融許可證,這也變相導致民間借貸市場發達。他認為,政府應該合理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租賃市場,完善信息服務中介,下放審批權限。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認為,如果一個機構吸收公眾存款,經營不好會產生系統性風險,因而必須對其實行審慎的監管;但如果一個機構只是依靠自己的資本金,向股東進行融資,向金融機構貸款,并不涉及到社會公眾的大多數人,可實行非審慎監管。
來源:新華網
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無疑將轉嫁給貸款者,導致中小企業出現融資困境。隨著累積效應增加,4月以來陸續開始有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的事件被披露,應警惕銀根收緊帶來的風險因素抬頭。
銀根收緊引發民間借貸利率飆升
記者近日采訪中小企業較多的蘇浙和廣東地區民間借貸市場發現,由于銀行資金收緊,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異常火爆,民間借貸利率已較節前升高,甚至出現10%的高額月息。
廣州一家投資公司工作人員黃銘隆對記者透露,如果是拿抵押物作擔保貸款,貸款月利率為2.6%-2.8%;若無抵押貸款,月利率為7%-10%。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表示,溫州銀行已經基本停止了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其只能轉向高利貸。今年民間借貸利率普遍比往年高,7天-10天的短期貸款月利率可能達到8%-10%,但3個月以上的貸款月利率在3%-5%之間。
相對而言,北京、天津等地的民間借貸利率低一些。中信建投與亦多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近日對民間金融的調研結果顯示,內蒙古烏海部分擔保公司目前普遍月利率在3.5%-6%之間,京津地區擔保機構月利率在3%-5%之間。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利息高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就屬于高利貸,高出的部分將不受法律保護。按照我國現行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標準,6個月以內的短期貸款基準利率為年5.85%,其4倍為年利率23.4%。目前民間借貸利率遠高于法律規定的4倍標準。
盡管業內的貸款利率普遍超基準利率4倍,但黃銘隆透露,在合同上利率仍在基準貸款利率的4倍以內,額外利息則附加到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中去。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指出,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上升壓力非常明顯。銀行從客戶手中取得存款不僅需要支付相應的利息,同時還要上繳一定比例的資金以存款準備金的形式進入央行體系。盡管央行會對存款準備金支付一定的利息,但其利息水平較低,且銀行無法循環利用這筆資金。因此對于銀行來說,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意味著資金成本的提高。
民間借貸資金斷裂風險開始抬頭
銀行資金成本的提高,對于需要貸款的企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銀行將把成本上升的壓力轉嫁至貸款者身上,這又將提高全社會的資金成本,壓縮企業利潤。
記者了解到,從民間借貸市場貸款的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一般而言,民間借貸主要用于短期周轉。由于很多民營企業不具有銀行授信資格,同時項目波動性強,因此只能尋求民間融資方式。
山東省商務廳總經濟師呂偉介紹,當地30%的外貿企業無法從銀行貸款,低附加值的企業更容易受現金緊張問題影響,生存越發困難。在華交會上,不少企業向記者反映,許多銀行將外貿企業評定為高風險對象,在收緊銀根的情況下,外貿企業難以獲得貸款。
除了上述因素外,手續便捷也是尋求民間資金的另一大驅動因素。據了解,一般企業從銀行申請貸款,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對于還差幾天就可獲得大筆訂單的企業來說,支付高額的利息融資還是值得的。
然而,企業被迫尋求民間借貸,將進一步推升融資成本。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隨著資金成本呈幾何級數上升,其項目的風險也進一步放大,民間違約率也可能上升。
周德文也證實,在溫州,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聽到一些中小企業老板因為還不起高利貸而潛逃消失的事件。
企業高息負債無可避免地加重了企業負擔。有時企業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受高息負債帶來的有限效益制約,可能得不償失。借貸資金在退出生產經營過程后,增值有限,企業難以支付到期債務,往往通過吸收新的高息本金來償還到期的高息負債,拆東墻補西墻,并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企業今后的健康發展。
合理引導民間資金配合融資市場發展
要解決資金緊張的根源問題,必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由于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涉及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專家建議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出臺“組合拳”完善我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多條渠道,形成較為成熟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
上海金融辦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國外一般對三類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一是高新科技類企業,這類企業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以直接融資為主,尋求上市來募集發展資金;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國家對這類企業放貸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從而保障社會就業;三是由于金融危機等偶發性因素導致資金周轉不靈的企業,這類企業若獲得擔保、支持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其實,我國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一直在不斷推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多家銀行都設置了中小企業事業部,專營中小企業業務,在信貸額度上也在向中小企業部門傾斜。但是在銀行貸款之外,我國其他融資渠道仍窄,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首先,大力發展融資擔保市場,建立健全再擔保機制,提高融資擔保的杠桿系數。據了解,我國目前累計擔保責任金額僅為可運用擔保資金總額的2.5倍,而這一比例的上限可達10倍,這也意味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指出:“目前擔保機構在銀行的認可度有限,主要與我國缺乏再擔保機構有關。政府應建立再擔保基金,幫助銀行分散風險。有些國家由政策性銀行擔任再擔保機構,承擔這一義務并允許其有一定的壞賬率。”
其次,積極推動金融租賃業務,突破金融租賃社會認知度不高的瓶頸。目前我國金融租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只有5%,而發達國家金融租賃是銀行信貸和證券融資的一個重要補充,是社會資金供應的三個主渠道之一,這一比重一般在30%左右。目前金融租賃市場遇到的最大難題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一資金最合適的來源就是民間資本。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指出,由于融資租賃公司審批嚴格、人才欠缺,很難獲批金融許可證,這也變相導致民間借貸市場發達。他認為,政府應該合理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租賃市場,完善信息服務中介,下放審批權限。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認為,如果一個機構吸收公眾存款,經營不好會產生系統性風險,因而必須對其實行審慎的監管;但如果一個機構只是依靠自己的資本金,向股東進行融資,向金融機構貸款,并不涉及到社會公眾的大多數人,可實行非審慎監管。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