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實現非煤產業比重超煤炭產業
來源:人民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談起雙鴨山,過去人們最多的記憶是這里煤多。如今再看雙鴨山,就別有一番風味了:挹婁文化旅游、北大荒濕地觀光、鋼鐵產業升級、糧食深加工……一個個新產業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黑龍江省雙…
談起雙鴨山,過去人們最多的記憶是這里煤多。如今再看雙鴨山,就別有一番風味了:挹婁文化旅游、北大荒濕地觀光、鋼鐵產業升級、糧食深加工……一個個新產業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委、市政府積極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擴大內需、資源型城市轉型和發展糧食主產區等戰略機遇,不斷探索思路轉變、資源轉換、產業轉優、體制轉軌和城市轉型的發展之路。
“雙鴨山作為煤城,如何從經濟發展方式上找準突破口,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發展接續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在科學發展實踐中必須突破的重大課題。”雙鴨山市委書記李顯剛介紹說。
雙鴨山1947年建礦,1956年建市,轄區探明煤炭儲量117億噸,占黑龍江省煤炭總儲量近一半,是一座緣煤而興、以煤為主的資源型城市,為國家能源、糧食安全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也逐漸影響和制約了雙鴨山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十五”末期,雙鴨山市規模以上煤炭產業增加值17.6億元,占工業比重67.3%,而非煤產業增加值僅8.6億元,占工業比重32.7%。為徹底改變產業單一、結構不優的發展格局,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煤轉電、煤轉鋼、煤轉化、糧轉精以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上城市轉型項目,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成。
“十一五”以來,雙鴨山新上投資5000萬元以上非煤產業項目69項,總投資246.3億元,占投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的66.7%。其中,煤化工項目8項,鋼鐵、裝備制造業項目7項,風電、太陽能薄膜電池等新能源材料項目20項,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項目34項。規模以上煤炭產業增加值實現50.9億元,占工業比重43.5%,非煤產業增加值實現66.1億元,占工業比重56.5%,歷史性地實現了非煤產業總量和比重超過煤炭產業的重大變化。
經過雙鴨山市委、市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干、一本經念到底、一件事抓出頭的“火炬精神”,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發展勢頭日益增強。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76.7億元,同比增長25.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2008年,全市投資50多億元實施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率先在全省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村村建成活動室和基本實現農村飲水安全。2009年,全市投資近30億元重點實施安邦河治理、棚戶區改造、博物館、客運站等城區民生建設“十大工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十一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民生資金110多億元,實施城市建設和民生項目521項。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157元,同比增長1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83元,同比增長25.6%,增幅居全省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