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扎實推進礦產資源儲量規范管理工作
來源: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遼寧召開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會議,總結了近年來的工作,部署和謀劃了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方向。會上,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湯毅講話指出,近兩年來,遼寧儲量…
近日,遼寧召開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會議,總結了近年來的工作,部署和謀劃了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方向。
會上,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湯毅講話指出,近兩年來,遼寧儲量評審工作穩步開展,2010年全省共完成省級儲量評審備案363份,查明新增資源儲量鐵礦62億噸。2011年已完成省級儲量評審備案216份。及時完成了壓覆礦產資源的報部審批工作和省內建設工程的壓覆礦產資源審批和權益處置協調工作。2010年共完成動態監測的礦山企業3100個,監測比例達75%,其中大中型礦山全部監測,監測率達100%。67個礦山地質測量機構承擔了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工作,各礦山企業投入資金超過3000萬元。建立了儲量動態監測專家庫,對大中型礦山逐份審查驗收,對小型礦山按20%比例抽查。出臺一系列文件建立評估委托合同書制度、互審與集中會審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初步建立評估機構誠信檔案,礦業權評估管理得到加強,評估機構管理制度日趨完善。
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完成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4.41億元。開展了鐵、鉬礦產資源補償費細化征收研究并提交了初步研究報告。11月,補償費征收統計網絡直報系統正式投入運行。截至10月底,遼寧省館藏A、B類地質資料總計12858種,連續4年匯交地質資料均突破1000份以上,居全國首位。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平臺,開展了國土資源部在我省的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匯交示范及鉆孔數據庫清查工作。省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居全國領先水平,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館藏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工作全部完成,館藏數字化成果數據量達到3.66TB,通過館內電子閱覽室可調閱、查閱全部館藏資料,實現了數字化地質資料館的建設目標,實現了地質資料電子借閱服務100%,有效地保護了紙質資料。自2007年起,全省開展了25個礦種的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全面完成1388個礦山野外調查及核查工作,獲取了最新礦山開采現狀資料,形成712份核查礦區報告、4500張圖件。
對下一步工作,湯毅指出,要規范管理,逐步實現精細化,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加強基礎性工作,掌管好資源家底。做好權限內儲量報告的評審備案工作,規范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工作,完善評審機構、評審專家誠信檔案管理制度,年檢制度和技術審計制度,提升儲量評審備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各市縣要加強對轄區內特色礦產、特殊礦產的應用研究。研究加強儲量登記的填報審查工作,統計工作要全面覆蓋。研究加強儲量評審備案與儲量登記,儲量登記與統計的數據對接,儲量統計數據庫做到即時更新。全面規范全省壓覆管理工作,積極協調處理好省本級地勘項目與重點建設工程的關系。加強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評估報告的評審備案工作,促進提高調查評估工作的質量。
湯毅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儲量動態監管,實現與礦政管理各環節相銜接。要為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動態監測范圍覆蓋所有礦山。切實重視在崗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礦政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加強對地測機構的監管,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測成果應用,加強對礦山實際生產能力監測。
湯毅強調,要加強礦產督察員隊伍建設,籌建省級督察員隊伍,促進礦產資源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進一步規范礦業權評估行為,積極探索礦業權價款與儲量動態監管相銜接的機制。進一步完善礦業權評估機構誠信制度,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開。加強地質資料匯交和服務,完善地質資料監管平臺數據庫建設。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選擇重要成礦區帶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工作。統籌考慮成果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庫和原始地質資料庫房建設。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的監督管理,礦業權人每年定期提交年度檢查材料,各市縣要組織對轄區內礦業權的年檢情況進行抽查。探礦權和采礦權年檢要對違法開采行為及時移交執法部門進行查處。要完成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充分發揮成果作用。要搞好礦產資源儲量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國礦業交易市場存在五大問題 下一篇:我國239個地市建立礦業權交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