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原則上不再新建鋼鐵基地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17日,在2012年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張德琛明確表示,為改變鋼鐵行業北重南輕局面,十二五期間,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
12月17日,在“2012年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張德琛明確表示,為改變鋼鐵行業“北重南輕”局面,“十二五”期間,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鐵基地。
張德琛指出,環渤海地區資源緊張,環境壓力大,進口鐵礦石運距又遠,而生產的鋼材50%要輸往外地消化,加大了區域運輸緊張。
行業布局仍有調整空間
張德琛表示,“十二五”將是鋼鐵工業布局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在山東、河北等地,一半以上的鋼產量要輸往華東和華南市場。而在廣東,其鋼材需求每年達5000萬噸,而自產鋼僅為1000萬噸。這樣的布局需要調整。
從各地區鋼鐵項目投資情況來看,1-10月份環渤海地區(河北、遼寧、山東、天津、北京)完成投資額占全行業投資的27.2%;華北地區1-10月份完成投資額占全行業完成投資額的23.6%。不過,上述地區都是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地區。
鋼鐵業轉變發展方式的總思路是淘汰落后、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三結合”,其中技術改造是前兩者的支撐點。在技術改造過程中,要對一些鋼廠實施搬遷和布局調整。
2010年我國的粗鋼產量達6.3億噸左右,同比增長10%以上。在總量龐大的背后,是布局的嚴重不合理。目前,除了西藏外,我國其余30個省市自治區均有鋼鐵企業,其中部分位于缺水地區。70余家主要鋼廠,半數以上位于省會和大中城市附近,愈來愈受到環境容量、運輸條件等因素的制約。
張德琛表示,4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等落后產能應該淘汰,但還不是硬性淘汰。淘汰落后的落腳點是調結構,而不在于總量,總量是由中國總體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
“十二五”重點在產品升級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認為,由于用鋼行業的產業升級,“十二五”期間鋼鐵企業應該分析用鋼行業的新需求,制訂鋼鐵企業的發展新目標。比如,西氣東輸、電網建設、造船工業等都面臨著很大的技術升級需求。
就中國造船工業來說,“韓國造船的戰略是擴大超大型商船和海洋構筑的訂單,不拼規模,拼結構性。中國造船如果再拼規模是走不下去的,必須變革,擴大高技術產品規模。”他表示。這些變化導致對鋼鐵業的需求也將發生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制定的《鋼鐵行業十二五規劃》,在九大項目重點領域和任務中,將加快產品升級作為工作任務的第一位。
張德琛表示,在開發高端鋼材品種,推進特鋼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同時,對量大面廣的產品,要提高檔次、穩定產品質量,全面提高鋼材產品性能。
張德琛介紹,在建筑業,重點發展400MPa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協定鋼筋生產GB1499標準。鋼結構方面重點推廣高強度、抗震、耐火耐候鋼板和H型鋼;在機械行業,重點發展高強度、低合金中厚板和高強度棒材,提高質量穩定性;在造船業,重點發展700MPa及以上高強度汽車大梁板,780-1500MPa高強度汽車板等。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鋼協:后期鋼價將維持低位波動走勢 下一篇:廣鋼股份關停煉鐵總廠焦化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