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今年鋼廠虧損風險進一步加大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5日召開2012年理事擴大會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表示,2012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產量加上凈進口量)預計7億噸,同比增長4%左右。與此同時,行業利潤仍可能處于較低水…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5日召開2012年理事擴大會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表示,2012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產量加上凈進口量)預計7億噸,同比增長4%左右。與此同時,行業利潤仍可能處于較低水平,鋼廠微利或虧損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朱繼民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國粗鋼生產處于較高水平,但進入下半年,受市場需求下滑影響,粗鋼日產水平從最高的6月份近200萬噸,跌落至11月份的166萬噸。預計全年粗鋼產量在6.83億噸左右,比上年增長9.2%左右。
由于原料價格持續在高位徘徊,加上資金成本大幅增加,鋼鐵企業的效益明顯下降。2011年1到11月,中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8.07%。但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55%,遠低于同期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水平。
特別是10月份和11月,會員鋼鐵企業當月僅實現利潤14億元和12.2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0.48%和0.43%,企業虧損面超過三分之一。11月份若扣除投資收益則為凈虧損9.2億元。
朱繼民認為,2012年隨著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加劇以及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預計國內全年的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億噸左右,增長4%左右。
他強調,近年來,鋼鐵市場波動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造成的。即使在面臨虧損的情況下,一些企業仍然不愿減產,總是寄希望于市場很快會好轉,結果造成大量的庫存,使市場恢復更加緩慢。
因此,今年鋼鐵行業要把“控產量”作為基本要求。“控產量”不是限產,最終要看有沒有經濟效益。企業要嚴格遵守“不給錢不發貨,沒有合同或售價低于制造成本不生產”的要求,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生產品種和數量。
朱繼民表示,由于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低于去年,這將進一步制約鋼材消費。同時,勞動力、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上漲呈長期化趨勢。這將導致鋼鐵行業利潤繼續處于較低水平,鋼廠微利或虧損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因此,今年鋼鐵行業要把“保盈利”作為基本目標。通過降低原燃料采購成本,加大應收賬款催繳力度、降低庫存等途徑,努力提高經濟效益,保證企業運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