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邁向礦業整合時代:壟斷了資源 要挾了世界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礦業迎來并購潮綜合各方消息,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最大上市企業嘉能可正與礦業公司斯特拉塔談判合并事宜。一旦談判成功,將建立一個市值超過800億美元的礦業巨頭,控制全球動力煤貿易量的32…
礦業迎來并購潮
綜合各方消息,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最大上市企業嘉能可正與礦業公司斯特拉塔談判合并事宜。一旦談判成功,將建立一個市值超過800億美元的礦業巨頭,控制全球動力煤貿易量的32%,鋅產量的15%,并成為全球第3大銅生產商。
如今,世界礦產行業正掀起一輪并購浪潮。據彭博社統計,2011年全球礦業并購規模達980億美元,比2010年增加220億美元,平均收購溢價達23%。預計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合并將刺激更多礦業公司通過并購擴大規模,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并購大戲早已上演。1月份,力拓增持了加拿大礦商Ivanhoe的股份,持股比例達到51%。Ivanhoe的主要資產是蒙古的奧尤陶勒蓋銅礦,預計明年投產。屆時,奧尤陶勒蓋銅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礦。
業內分析師認為,礦業巨頭間出現超大型并購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必和必拓甚至可能再次試圖收購力拓。目前,必和必拓、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控制了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70%。
有媒體評論,世界正邁向礦業整合的時代。
呼風喚雨的行業巨頭
多年來,許多大型礦產商一直在追求達成并購交易,以分擔設備和勞動力成本。不過,嘉能可和斯特拉塔的合并,遠不止這么簡單。
有媒體指出,這次合并如果成功,將成為業內獨一無二的案例,因為它是把一家大礦商和一家原材料貿易公司合并在一起。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行業的并購正向上下游延伸,礦業巨頭的壟斷能力和對價格的控制將進一步增強,一些下游廠商的生計更為艱難。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評論指出,在這個對自然資源極為饑渴的世界,兩家實力強大的企業正在商談是否合并,從而“在一個供應原料的行業里呼風喚雨”。有專家表示,嘉能可本身就是一個商品交易公司,習慣于“低吸高拋”的獲利方式。當其可以控制世界礦產價格時,漲價無疑成為必然之選。
鋼鐵行業已經提供了如何“壓榨”其客戶的例子。全球10家最大鋼鐵公司總共只占據了28%的市場份額,而它們最大的3家原材料供應商控制著約35%的鐵礦石供應。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26億美元,相比之下,必和必拓的同期收入達到了131億美元。
經濟發展須打破壟斷
由于涉及壟斷,兩家公司合并的審批可能會遇到困難。歐洲和美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頻頻顯示權威,最近就阻止了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擬進行的合并。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兩家公司都“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他們應當已經評估過反壟斷問題,并可能有應對策略。
原材料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價格的任何變動,都將對整個經濟運行造成重大影響。專家表示,新興經濟體正在被國際礦業巨頭一步步逼上進口最多、產量最大、成本最高、利潤最薄的險境,這對世界經濟將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
“礦業巨頭不顧市場規律隨意暴漲價格,作為同一產業鏈條上的下游行業,你們一倍、兩倍、三倍、五倍地賺錢,我們卻連一杯水都喝不到,這樣合理嗎?”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在2010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時曾宣稱,礦石企業漫天要價對整個制造業和建筑業價值鏈都會造成沖擊,并將最終影響到消費者。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外部資源的穩定供應。面對這種趨勢,各國也采取各種措施應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根本上,還是要加強監管,打破礦業巨頭對國際市場的壟斷,制止他們隨意抬高價格的行為。
綜合各方消息,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最大上市企業嘉能可正與礦業公司斯特拉塔談判合并事宜。一旦談判成功,將建立一個市值超過800億美元的礦業巨頭,控制全球動力煤貿易量的32%,鋅產量的15%,并成為全球第3大銅生產商。
如今,世界礦產行業正掀起一輪并購浪潮。據彭博社統計,2011年全球礦業并購規模達980億美元,比2010年增加220億美元,平均收購溢價達23%。預計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合并將刺激更多礦業公司通過并購擴大規模,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并購大戲早已上演。1月份,力拓增持了加拿大礦商Ivanhoe的股份,持股比例達到51%。Ivanhoe的主要資產是蒙古的奧尤陶勒蓋銅礦,預計明年投產。屆時,奧尤陶勒蓋銅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礦。
業內分析師認為,礦業巨頭間出現超大型并購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必和必拓甚至可能再次試圖收購力拓。目前,必和必拓、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控制了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70%。
有媒體評論,世界正邁向礦業整合的時代。
呼風喚雨的行業巨頭
多年來,許多大型礦產商一直在追求達成并購交易,以分擔設備和勞動力成本。不過,嘉能可和斯特拉塔的合并,遠不止這么簡單。
有媒體指出,這次合并如果成功,將成為業內獨一無二的案例,因為它是把一家大礦商和一家原材料貿易公司合并在一起。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行業的并購正向上下游延伸,礦業巨頭的壟斷能力和對價格的控制將進一步增強,一些下游廠商的生計更為艱難。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評論指出,在這個對自然資源極為饑渴的世界,兩家實力強大的企業正在商談是否合并,從而“在一個供應原料的行業里呼風喚雨”。有專家表示,嘉能可本身就是一個商品交易公司,習慣于“低吸高拋”的獲利方式。當其可以控制世界礦產價格時,漲價無疑成為必然之選。
鋼鐵行業已經提供了如何“壓榨”其客戶的例子。全球10家最大鋼鐵公司總共只占據了28%的市場份額,而它們最大的3家原材料供應商控制著約35%的鐵礦石供應。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26億美元,相比之下,必和必拓的同期收入達到了131億美元。
經濟發展須打破壟斷
由于涉及壟斷,兩家公司合并的審批可能會遇到困難。歐洲和美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頻頻顯示權威,最近就阻止了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擬進行的合并。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兩家公司都“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他們應當已經評估過反壟斷問題,并可能有應對策略。
原材料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價格的任何變動,都將對整個經濟運行造成重大影響。專家表示,新興經濟體正在被國際礦業巨頭一步步逼上進口最多、產量最大、成本最高、利潤最薄的險境,這對世界經濟將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
“礦業巨頭不顧市場規律隨意暴漲價格,作為同一產業鏈條上的下游行業,你們一倍、兩倍、三倍、五倍地賺錢,我們卻連一杯水都喝不到,這樣合理嗎?”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在2010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時曾宣稱,礦石企業漫天要價對整個制造業和建筑業價值鏈都會造成沖擊,并將最終影響到消費者。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外部資源的穩定供應。面對這種趨勢,各國也采取各種措施應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根本上,還是要加強監管,打破礦業巨頭對國際市場的壟斷,制止他們隨意抬高價格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