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風電兩成被棄用能源結構短期難改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年,中國風電發展迅猛,但過快的發展速度,埋下的隱患、造成的浪費亦十分驚人。昨日,在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世界風電裝機量最大的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至…
近年,中國風電發展迅猛,但過快的發展速度,埋下的隱患、造成的浪費亦十分驚人。
昨日,在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世界風電裝機量最大的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至去年底,國內的風電裝機量已經超過6000萬千瓦,實際運行機組超過4000萬千瓦,但倒塔、拖網等事故達30多起,造成風電消納的矛盾突出,“粗略估計風電發電量有20%被‘棄風’。”
按照國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去年風電年發電量約800億千瓦時,按0.61元/千瓦時的風電上網電價計算,“棄風”造成的損失至少達97億元。
“中國的能源仍然是以煤炭為主,短期內難以改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本報記者表示。
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指出,根據初步核算,2011年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煤,比上年增長7.0%。這是2004年以來能源消費增量最多的一年。
《公報》顯示,去年全部發電量為4.7萬億千瓦時,其中火電3.8萬億千瓦時,約占到81%的比例。水電發電量為694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9%,核電發電量863.5億千瓦時。
“水電發電量下滑主要是因為來水偏枯,水電受影響。”西南某水利資源豐富省份的能源官員稱。
同期,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在內的新能源發電僅占到發電量的17%左右。“新能源電力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目前還是投資前期階段,而且受制于風、光不穩定因素,難以承擔起電力供應的重擔。”林伯強分析說。
雖然去年受到煤價上漲的影響,火電企業生產積極性一度不高,但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的數據,去年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和新能源發電裝機比重仍然偏低,合計僅為27%左右,撇開水電,其他新能源發電裝機量更加小。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到2015年,新能源將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11.4%。但即使實現這一目標,比例依然不高。
不過,在昨天的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能源管理師陶光遠表示,“長遠看新能源發電的成本是下降的,且火電沒有充分體現煤炭的環境成本,未來肯定是風電、太陽能等發揮作用。”
但在近期,新能源的發展困難依然不小。在太陽能領域,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標桿電價等支持政策,不過因為其間歇性等問題,一時還看不到效果。“太陽能資源在西部較為充足,也面臨電力外運的問題,”一位從事太陽能電站開發的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以風電為例,風機生產已經投資過熱,嚴重過剩。”謝長軍表示。他還稱,新能源發展還面臨風機質量差、地方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等問題。
昨日,在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世界風電裝機量最大的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至去年底,國內的風電裝機量已經超過6000萬千瓦,實際運行機組超過4000萬千瓦,但倒塔、拖網等事故達30多起,造成風電消納的矛盾突出,“粗略估計風電發電量有20%被‘棄風’。”
按照國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去年風電年發電量約800億千瓦時,按0.61元/千瓦時的風電上網電價計算,“棄風”造成的損失至少達97億元。
“中國的能源仍然是以煤炭為主,短期內難以改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本報記者表示。
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指出,根據初步核算,2011年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煤,比上年增長7.0%。這是2004年以來能源消費增量最多的一年。
《公報》顯示,去年全部發電量為4.7萬億千瓦時,其中火電3.8萬億千瓦時,約占到81%的比例。水電發電量為694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9%,核電發電量863.5億千瓦時。
“水電發電量下滑主要是因為來水偏枯,水電受影響。”西南某水利資源豐富省份的能源官員稱。
同期,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在內的新能源發電僅占到發電量的17%左右。“新能源電力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目前還是投資前期階段,而且受制于風、光不穩定因素,難以承擔起電力供應的重擔。”林伯強分析說。
雖然去年受到煤價上漲的影響,火電企業生產積極性一度不高,但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的數據,去年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和新能源發電裝機比重仍然偏低,合計僅為27%左右,撇開水電,其他新能源發電裝機量更加小。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到2015年,新能源將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11.4%。但即使實現這一目標,比例依然不高。
不過,在昨天的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能源管理師陶光遠表示,“長遠看新能源發電的成本是下降的,且火電沒有充分體現煤炭的環境成本,未來肯定是風電、太陽能等發揮作用。”
但在近期,新能源的發展困難依然不小。在太陽能領域,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標桿電價等支持政策,不過因為其間歇性等問題,一時還看不到效果。“太陽能資源在西部較為充足,也面臨電力外運的問題,”一位從事太陽能電站開發的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以風電為例,風機生產已經投資過熱,嚴重過剩。”謝長軍表示。他還稱,新能源發展還面臨風機質量差、地方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等問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李善忠:全力打造舟山國際物流島 下一篇:新疆迪那2氣田產氣超百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