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擬在中國建交割倉庫 境外交易所境內設倉庫或放開
來源:我的有色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經濟之聲報道,據外媒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可能接近獲得在中國設立倉庫網絡的許可。雖然這一消息還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證實,但業內人士猜測,基于管理層對全球資源供應的日益重視,以及…
據經濟之聲報道,據外媒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可能接近獲得在中國設立倉庫網絡的許可。雖然這一消息還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證實,但業內人士猜測,基于管理層對全球資源供應的日益重視,以及增強中國在國際大宗市場定價能力的考慮,不排除對一直被禁止的境外期貨交易所設立境內倉庫打開缺口。
為了能把倉庫設在中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努力。2003年,時任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的西蒙在對華訪問中公開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銅生產國之一,來自中國的買家已經成為LME一股不可忽視的市場力量。
考慮到外匯、進出口和倉庫管理,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面的風險,境外期貨交易所設立境內倉庫的訴求一直沒有得到監管層的許可。但銀河期貨首席分析師車紅云認為,從近期管理層關于穩妥推出國債、白銀等期貨品種,抓緊建設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表態來看,不排除出現政策松動的可能性。
車紅云:我覺得中國設立LME的倉庫代表的是中國的一種態度。實際上是中國要把國門向國外打開了,這種互通要更多一些。國家現在推國債期貨、原油期貨,尤其是以原油期貨來講的話,國家是越來越重視保證資源供應問題了。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有色金屬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在銅的消費中,70%-80%來自于進口,精銅200-300萬噸的年進口量占到國內消費的30%-40%,高度依賴國外市場。特別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融資銅現象加劇,亞洲交割倉庫的現貨銅甚至一度告急。
車紅云認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中國設立倉庫,能夠方便中國買家的采購,加強銅等有色金屬的現貨供應。
車紅云:交割庫對于我們暫時做賣出的話,作用不會太大。對于我們來說,主要還是采購比較方便,要是我們在LME做買入的話,國外有貨物放到交割庫的話,我們采購的時候就很方便了。
除中國外,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經在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其他主要亞洲市場先后設立交割倉庫,業內分析LME的訴求一旦獲批,倉庫可能會放在北京或者上海。安信證券有色金屬分析師衡昆則估計,由于上海擁有港口優勢,獲得落戶的可能性更大。
盡管擔心LME設立倉庫會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的聲音一直存在,但衡昆認為長期會是利好。即便從短期來看,降低交易成本也是顯而易見的。
衡昆:我理解短期可能會對國內的倉庫,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長期而言對于增加市場容量肯定是有好處的。它實際上相當于降低了流通的成本,中國最近的也就是新加坡,新加坡過來也是有運費的,一噸的話海運費20-30美金是有的。
為了能把倉庫設在中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努力。2003年,時任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的西蒙在對華訪問中公開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銅生產國之一,來自中國的買家已經成為LME一股不可忽視的市場力量。
考慮到外匯、進出口和倉庫管理,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面的風險,境外期貨交易所設立境內倉庫的訴求一直沒有得到監管層的許可。但銀河期貨首席分析師車紅云認為,從近期管理層關于穩妥推出國債、白銀等期貨品種,抓緊建設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表態來看,不排除出現政策松動的可能性。
車紅云:我覺得中國設立LME的倉庫代表的是中國的一種態度。實際上是中國要把國門向國外打開了,這種互通要更多一些。國家現在推國債期貨、原油期貨,尤其是以原油期貨來講的話,國家是越來越重視保證資源供應問題了。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有色金屬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在銅的消費中,70%-80%來自于進口,精銅200-300萬噸的年進口量占到國內消費的30%-40%,高度依賴國外市場。特別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融資銅現象加劇,亞洲交割倉庫的現貨銅甚至一度告急。
車紅云認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中國設立倉庫,能夠方便中國買家的采購,加強銅等有色金屬的現貨供應。
車紅云:交割庫對于我們暫時做賣出的話,作用不會太大。對于我們來說,主要還是采購比較方便,要是我們在LME做買入的話,國外有貨物放到交割庫的話,我們采購的時候就很方便了。
除中國外,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經在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其他主要亞洲市場先后設立交割倉庫,業內分析LME的訴求一旦獲批,倉庫可能會放在北京或者上海。安信證券有色金屬分析師衡昆則估計,由于上海擁有港口優勢,獲得落戶的可能性更大。
盡管擔心LME設立倉庫會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的聲音一直存在,但衡昆認為長期會是利好。即便從短期來看,降低交易成本也是顯而易見的。
衡昆:我理解短期可能會對國內的倉庫,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長期而言對于增加市場容量肯定是有好處的。它實際上相當于降低了流通的成本,中國最近的也就是新加坡,新加坡過來也是有運費的,一噸的話海運費20-30美金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