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迎難而上謀轉型發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鋼鐵行業,進入了一個高成本、低盈利的微利時代。針對行業整體的發展態勢,寶鋼堅持以研制新品突破市場、做強精品鞏固市場…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鋼鐵行業,進入了一個“高成本、低盈利”的微利時代。
針對行業整體的發展態勢,寶鋼堅持以研制新品突破市場、做強精品鞏固市場,以可持續的創新能力應對市場的起伏變動。2011年,寶鋼完成鋼產量4427萬噸,營業收入3133億元,獲得專利申請授權1558件,新產品銷售額達到437.52億元,連續八年進入世界500強。
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生活在上海的市民都知道,上海超過一半的民用天然氣是從新疆遠道而來。新疆塔里木油田已探明大量天然氣,但開采條件惡劣復雜。天然氣從地下6000多米的氣田中開采出來,要通過“管道”輸送到地面,適用其工況條件的只有一種抗高壓高溫、耐腐蝕的“超級13鉻”高合金油井管,這種特殊管道被稱為鋼管制造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國際上只有日本等少數國家具有生產能力。而寶鋼知難而上,把摘取“明珠”作為自己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
“現在鋼鐵企業已步入微利時代,我們要躋身國際化舞臺,必須靠高端制造。”寶鋼無縫鋼管廠副廠長金大勇介紹,高合金油井管是最頂尖的鋼管產品,掌握了這門技術,能為西部大開發油氣開采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寶鋼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先冶煉,軋鋼坯,把實心管變成“空心”,再車螺紋,讓每段鋼管無縫對接……一根鋼管約10米長,要600根左右這樣的鋼管“連接”起來,深入地下,才能開采油氣。技術人員反復試驗,最終加工精度誤差小于頭發絲的一半,鋼管之間“嚴絲合縫”。寶鋼成功研制的高合金油井管大大降低了用戶使用成本,市場占有率達到21%。在國內,僅有寶鋼能提供這種“超級管”。
不盲目追求產能,而是打造精品,在原創性專有技術上取得突破,走差異化競爭道路,寶鋼在高精尖產品上不斷取得突破。如今,寶鋼產量不到全國的7%,但是利潤卻占到中國鋼鐵行業的四分之一,績效在世界鋼企中也名列前茅。
創新人才不斷涌現
“寶鋼平均每天產生專利4件,48%由一線工人創造;平均每天產生企業技術秘密6件,40%由一線工人完成;在全國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10名工人中,寶鋼有3位,這體現了寶鋼員工隊伍良好的綜合素質。可以說,職工是企業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徐樂江自豪地告訴記者。
翻開寶鋼知名工人發明家孔利明的發明創造記錄,就能看到這樣一組數字:他累計解決生產現場“疑難雜癥”406項、完成科研39項、工藝改善297項、獲得國家專利201項、創造經濟效益8700多萬元。在寶鋼,類似“孔利明式”的發明家、創新家已不是個案,科學研究、技術探索、課題攻關,已經融入到寶鋼員工的日常工作之中。
徐樂江說,鋼鐵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員工與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兩方面的競爭力:一個是市場,另一個就是現場。
可以說,職工之所以能夠在平凡崗位上開動腦筋,主動為企業降本,積極為企業創新,關鍵在于寶鋼“職工與企業追求共同利益”,形成一種價值觀和企業文化,這也是企業創新的根本動力。
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何文波表示,新的一年,寶鋼將繼續強調研發先行,推進從鋼鐵到材料的產業轉型,進一步拓展“精品+規模”的發展內涵,向以提升競爭力為目標、成本競爭力為基礎、能力建設為中心轉變,持續保持寶鋼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