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企業調整投資策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新修改的稅法,授權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這有可能影響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雙反(反補貼、反傾銷)的初裁結果。3月…
3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新修改的稅法,授權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
這有可能影響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雙反”(反補貼、反傾銷)的初裁結果。3月19日,在推遲了三次后,美國商務部將對“雙反”做出初裁。
“初裁確定稅率后,對企業的征收要回溯90天。”一位參與此次“雙反”應訴準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回應。因應美國市場變化,全球最大的兩家電池制造商晶澳和尚德都向記者表示,今年將暫緩擴張計劃。
引起3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稅法修改的真正起因是“輪胎特保案”。中國輪胎企業此前起訴美國商務部的反補貼調查,依據是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美國的“反補貼法”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
故3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修改了該條立法,賦予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的權力。
“這一舉措在光伏圈引起討論,因為美國是判例法在先,對原先的案例不可以做反補貼調查。為此此前有些企業認為有可能會取消對光伏的反補貼調查。”尚德投資關系部主管張建敏告訴記者。
但此次參眾兩院對稅法的修改有可能影響此前的判斷,張建敏也表示尚德還是按部就班在對“雙反”做應訴。
尚德和天合光能是此次“雙反”中受影響最大的兩家企業。根據張建敏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尚德美國市場所占比重為21-22%,位列中國企業第一。
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將決定是否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并確定“雙反”所要征收的稅率。
一位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反補貼稅征收的期限,不是從初裁日開始計算,而是要回溯90天。即如果初裁判決“雙反”成立,在3月19日向前追溯90天內所有進口美國的“雙反”范圍內產品都是征稅對象。
天合光能公關總監范睿峰表示,雖然意識到目前的出口可能要征稅,但公司并沒有暫停對美國的出口。并表示公司對“雙反”的具體應對措施將在3月20日初裁結果公布后頒布。
張建敏也表示尚德目前并沒有停止對美國的出口。
而晶澳CEO方朋表示:“我們一直在看美洲市場的機會,看是否可以建廠,和在長期的貿易壁壘下怎么能夠發展貿易。在種種專業的指導下,我們會繼續開發這個市場。只是開發的時間和進度會緩一些,難度也會大一些。”
晶澳2011年蟬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目前美國市場所占比重雖然不到10%,但是方朋表示,“美國市場今年有3G-5G的安裝量,是一個增長很快的市場,我們一定不會放棄。”
在“雙反”開始后,晶澳進軍美國市場的策略也做了相應調整。
方朋透露,2012年晶澳原本計劃在美國投資5億美元,參與到多個終端電站,為晶澳在美國的合作伙伴提供組件。“本來可以大規模地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美國太陽能市場中去,但現在已變得比較謹慎。”
“我們評估,要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建立海外制造基地。”目前晶澳正在對美國的制造基地進行可行性評估。同時,不僅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臺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晶澳拓展制造基地的選擇。
此次強制應訴企業尚德已經先一步在美國有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