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國內的“電荒”愈演愈烈,電煤儲備不足、電能供需矛盾激化困擾著越來越多的省份。今年這種現象是否仍將持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兩會期間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預測,“今年不會出現電荒現象,供求關系基本上可以保持正常,但不排除自然氣候變化的影響。”
對此,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也有著相同的觀點,他說:“今年絕不會出現電荒。大家老是誤解煤電矛盾,實際上煤電是一個上下游產業,他們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因為上下游產業是不存在競爭的。現在的矛盾是煤電價格體系還沒有理順,不是煤電兩個行業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的發電總量已居全球首位,但人均耗電量不足發達國家一半。究其原因,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我國能源分布嚴重不均,是造成“電荒”的最主要的原因。
張國寶詳細談到,去年電力問題在中國的情況很復雜,有的地方缺電,但在呼倫貝爾,發出來的電卻賣不出去。全國各個地方電力分布不均衡。這主要是因為湖南、湖北、江西三個省已經沒有煤炭,需要從北方運煤,只能靠外煤發電。而三峽、葛洲壩受季節影響比較大,到冬天沒有水,發不了電,總裝機油量1827千瓦,但是實際上到了冬天枯水季,涉及值三分之一,這個時候就需要別的地方幫助它。“夏天發電用不完,把電送給別人,到了冬天枯水期又要靠煤電,其他地方煤電送給他,這就導致了電荒現象。”
今年全國兩會,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是下一步必須進行的。“這里面的關鍵問題,就是要建立起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力市場。”張國寶表示。
在電力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我國進展并不快,除了廠網分開的任務已經完成以外,主輔分開正在進行當中,可能也接近完成了,還沒有看到真正的成效。其它方面的改革幾乎是停滯不前,有些方面甚至出現了一些倒退。
那么,接下來電力體制改革將如何推進?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認為應該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必須進行電網的輸配業務分開。邵秉仁說,輸電屬于自然壟斷環境,不該引入競爭,它應該獨立起來,履行一定的公益職能,由國家進行嚴格的監管。配供電要放開準入,實行多元的競爭。因為輸配不分開就無法真實核實輸配電的成本,無法進行曾經談到過的電價改革的問題。
其次是按照供求關系。邵秉仁分析說,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電價形成機制,解決上下游產品之間的矛盾,解決電價內部矛盾。第三就是要完善和提高監管能力問題,確保電力市場的公正和公平,政府職能必須進行轉變,讓市場在配置資源當中真正起到基礎性的作用,這是我們應該進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