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陳成秀:避免加劇鋁行業的產能過剩
來源:中鋁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中國有色金屬報》報道,今年1月30日,工信部發布了《鋁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規劃》突出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鋁工業發展方式,引導鋁工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據《中國有色金屬報》報道,今年1月30日,工信部發布了《鋁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規劃》突出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鋁工業發展方式,引導鋁工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鋁工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為未來五年中國鋁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指明了方向。
今年兩會召開之際,記者前往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廈順鋁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所在的僑聯界駐地,就有關鋁行業發展問題采訪了他。
針對這一《規劃》,陳成秀評價說,《規劃》對煤(水)電鋁加工一體化模式給予了較好的評價,認為可“為鋁工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規劃》指出,目前“煤(水)電鋁一體化比例低,競爭能力弱”,“十二五”期間要“促進煤(水)電鋁加工產業融合”,“鼓勵煤(水)電鋁加工一體化,提高產業競爭力”。目的是進一步加快能源型企業向鋁及鋁加工行業的延伸,降低鋁加工產品的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
但他也同時注意到,近年來國內鋁加工行業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嚴重,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導致許多鋁加工企業長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出‘煤(水)電鋁加工一體化模式’,應有進一步科學的闡述和正確的引導。”陳成秀說。
他用統計數字對鋁加工行業存在的亂象加以佐證:一是2011年中國電解鋁產能已超過2550萬噸,產量1960萬噸,產能利用率僅76%。由于產能明顯過剩,國家在2003年起就限制盲目加大投資電解鋁項目。二是2011年中國鋁加工材產能已經超過2800萬噸,產量2350萬噸,目前在建和籌建的鋁加工材產能至少有1500萬噸,總產能已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鋁加工已經不再被列入鼓勵重點,只有少數高精加工產品屬于鼓勵類項目。“即使如此,目前包括航空鋁板、高速列車用鋁合金產品等也已經出現過度投資現象。”陳成秀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在煤(水)電鋁加工一體化的政策導向下,擁有煤(水)電資源優勢的國有企業,在各級政府及其投資管理、銀行信貸、土地管理等部門的支持下,將出現更大規模跨行業投資進入鋁加工行業,新增產能的重復建設將無可避免地進一步擴張,無法得到遏制。在這種趨勢下,行業的惡性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對已經建成的鋁加工企業,特別是東部地區的鋁加工企業將會造成極大的沖擊。過度的競爭勢必造成社會投資的巨大浪費,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引發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他特別提出,《鋁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應對煤(水)電鋁加工一體化的提法做進一步的科學闡述和具體指導。
為此,陳成秀建議:第一,煤(水)電鋁一體化要以能源開發綜合利用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不能以鋁業為中心;第二,應以科技創新作為接合點,在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的大前提下實現一體化發展;第三,要鼓勵能源型企業以并購重組方式發展鋁加工業,支持跨地區的產業鏈整合,推動現有煤(水)電企業與鋁加工企業加強產業鏈合作,不宜鼓勵新建或擴建鋁加工項目。
“上述建議立足于‘十二五’規劃的基本原則以及鋁工業產能過剩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實際情況,若能接納并作為具體政策,相信有助于規范相關產業的發展,嚴防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等反結構調整的情況,促進我國鋁工業再上一個新臺階。”陳成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