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箍咒”指向航海業 集裝箱企業被迫提價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對航空業征收碳排放稅之爭尚未平息之時,歐盟又開始將矛頭指向更加困難的海運業。最近有消息稱,歐盟將在今年6月份新增航海碳稅,制定出全球航海運輸行業碳排放稅的征收價格單,這對目前仍…
在對航空業征收碳排放稅之爭尚未平息之時,歐盟又開始將矛頭指向更加困難的海運業。
最近有消息稱,歐盟將在今年6月份新增“航海碳稅”,制定出全球航海運輸行業碳排放稅的征收價格單,這對目前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航運業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集裝箱航運首當其沖
《第一財經日報》昨天了解到,多家航運公司已聽聞歐盟擬對航運業征收碳排放稅的消息,如果抵達歐洲港口的船舶超出一定的排放標準,將要被征收稅費,不過,目前具體的稅收細則尚未明確。
“目前全球90%的外貿是通過航海來實現的,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外貿基本上都是通過航海來實現的,如果歐盟的這一單邊行動實施,勢必會加劇到歐洲的成本,其中集裝箱運輸首當其沖。”航運專家陳弋昨天對本報預計。
中海集運一位高層昨天也對本報指出,歐盟碳稅一旦開征,將進一步加劇航運公司的成本壓力,目前,中海集運從亞洲到歐洲的貨量占公司運輸貨量的30%左右,與到美洲的航線同為公司的主要航線市場。“燃油成本已經在飛漲,占據公司成本的比例從以前的最低18%上升到目前超過30%,如果再征收碳排放稅,無疑又要增加一部分成本開支。”
目前,歐盟已經開始實施的碳排放交易體系,正遭全球航空業界的反對,因此,如果歐盟再將目標指向航海業,肯定也會遭到所有船東的抵制。
目前,各國對航運企業的排放和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盡管減少海運排放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如果在目前征收碳排放稅并不是合適的時機,”陳弋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很不明朗,特別是航運公司已進入第二次探底,在市場如此低迷時,如果今年歐盟對碳排放征稅,無疑是雪上加霜。”
連續提價
在經歷長時期的供大于求以及燃油成本高企的雙重打擊,去年幾乎沒有集裝箱航運企業可以脫離虧損的尷尬。而有行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將是航運業更加艱難的一年,如果不采取有效對策,有相當一部分航運企業將破產倒閉。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2年后,已經不堪虧損之苦的多家集裝箱航運巨頭,開始醞釀通過漲價試圖減虧,而這一“難得”的統一行動,已經初步取得了成效。
記者了解到,集裝箱航運企業自3月1日開始的集體提價已經基本實現,提價幅度比最低價時超過一倍,而按照此價位,一些大型航運企業實現扭虧在望。
中海集運一位高層昨天就告訴本報,自3月1日起,公司到歐洲的航線提價800美元/TEU,比最低價時的六七百美元/TEU漲幅超過一倍。而這一提價決定,是跟進包括馬士基在內的全球三大班輪公司的集體提價計劃所作出的,按照目前的價格,中海集運的歐洲線運輸已經基本可以達到盈虧平衡。
上述高層進一步透露,包括中海集運在內的集裝箱航運企業,還計劃4月再度上調歐洲運價400美元/TEU,因為“目前的艙位利用率在80%~90%左右,而二季度也將進入傳統的航運旺季。”
不過,這樣的連續提價,并不被所有業內人士看好。興業證券的分析師紀云濤就認為,短期而言,運價可受主要船東聯合提價左右,而一旦運價漲過盈虧平衡點后,供求關系仍是主要決定力量,閑置運力的復蘇導致艙位利用率下降將影響船東后續提價信心。
“現在航運企業的集體漲價對貨主的承受程度可能過幾個月才會顯現出來。”陳弋也對記者指出,由于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不少利潤率僅在3%~5%,大幅提價必然減少甚至吞沒其利潤,最終還是會降低航運需求,不利于集裝箱運輸的長期發展。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國內沿海航運3月有望延續回暖 下一篇:西藏代表團建議提升青藏鐵路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