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格局“多元化”迫在眉睫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中國原油進口格局的設計,未來油價的走勢等話題,相關專家表示,中國的外交政策必須配合能源安全,多元化的進口格局亟須建立,以此來更好維護國家利益。中國能源格局嚴峻現在我國進口依存…
對于中國原油進口格局的設計,未來油價的走勢等話題,相關專家表示,中國的外交政策必須配合能源安全,多元化的進口格局亟須建立,以此來更好維護國家利益。
中國能源格局嚴峻
“現在我國進口依存度百分比超過美國,而且我國大量原油來自例如中東等相對不穩定地區。而美國大量的原油來自其周邊,像墨西哥灣、加拿大、北海這樣相對穩定的地區,所以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遠超過美國。”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說。
美國的油源都是附近的、安全的,甚至連委內瑞拉這樣與美國“不對付”的國家,其原油出口也主要面向美國。而中國目前只能在別人不愿去的地方買油,“所涉及的地方都不大和諧”,實屬無奈之舉。
另外,由于中國成為了對外依存度最高的石油消費國,世界原油價格也往往出現“中國一要,價格就漲”的現象,使得中國的進口一直處于被動局面。
在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眼里,中國的原油進口格局也相當嚴峻。“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來源多元化,通道多元化,”董秀成說,中國原油進口的主要特色就是來源于中東,運行于海上。事實上,中國這幾年也挖掘出了在中東之外的油源,同時也開辟出了陸上通道,在南美、東亞、俄羅斯都有布局,但中東這一側重點一直沒有變過。
改變能源消耗結構
“西非是美國的傳統市場,幾內亞灣的原油一直供給歐洲和北美,國際大公司的很多煉廠都在那邊。”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對于這樣的地區,中國要想打入其中也是有難度的,因此需要外交政策的配合。
韓曉平表示,中國目前應跟各國和主要公司聯手合作,遵照國際通行原則辦事。“我們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建立起穩定的秩序,要能HOLD住。”
相關專家還建議,國內的進口主體結構也需要同步“多元化”。以往進口原油的權限都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兩大公司的買油規律很容易被對手吃透。現在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民營企業進口油品的配額,使得采購主體更為豐富,有利于在國際市場上的“集團作戰”。
另外,業內人士也指出,國內的能源消耗結構也亟須改善。一方面原因是我國整個能源結構嚴重不合理,大量石油去運輸低熱值的煤炭,消耗了大量能源;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國經濟系統高能耗的工業配置過多,油價上漲使我國暴露出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因此目前中國自身經濟的轉變也是必須的。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國4500億核電市場將重開閘 下一篇:中非石油合作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