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疲軟 滬鋅仍有下跌空間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下方第一支撐位在15500一線精煉鋅與鋅精礦價差較高保證了冶煉企業的獲利空間,同時,貿易商高位盲目囤貨難敵下游需求的疲弱,在國內宏觀調控力度不減的形勢下,滬鋅仍有下跌空間。對于當前16…
下方第一支撐位在15500一線
精煉鋅與鋅精礦價差較高保證了冶煉企業的獲利空間,同時,貿易商高位盲目囤貨難敵下游需求的疲弱,在國內宏觀調控力度不減的形勢下,滬鋅仍有下跌空間。
對于當前16000元/噸的鋅價,有人認為與去年同期的20000元/噸相比并不高,有人甚至覺得現在的鋅價相當便宜,因而有投資者逢低做多,但鋅市消費疲軟,鋅價難以獲得有效支撐。
我國政府調控決心不減
溫總理在“兩會”政府報告中將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自2004年以來的8%下調至7.5%,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我國經濟在經歷了持續高速增長后,經濟結構問題比2008年更為復雜;第二,當前政府在經濟增長問題上,變得更加理性與明智;第三,經濟增長目標的下調意味著政府將進一步推進與深入經濟結構的調整,進而有效保證經濟的健康運行。政府對經濟增長目標輕踩剎車,國際基本金屬價格順勢回調,2月份的CPI及PPI數據更是表明了政府對當前過熱經濟降溫的決心。
冶煉企業仍有獲利空間
國內市場上,10%品位的大型礦企鋅冶煉成本自2009年以來基本維持在2000—2500元/噸,8%品位的中小型礦企鋅冶煉成本在2500—3000元/噸,但精煉鋅與鋅精礦之間的價差目前高達5000元/噸。如果按行業平均冶煉成本2500元/噸計算,即使考慮到大中小型冶煉企業成本管控能力的不同,冶煉企業仍將獲利2000—2500元/噸。獲利空間雖然沒有去年同期高,但對于冶煉企業而言,仍有利可圖。從價格成本角度看,鋅價仍有下行空間。
現貨市場分歧明顯
在環保風暴的炒作下,貿易商去年在17000—19000元/噸囤貨量較大,雖然采用了低位補庫及逢高出貨等補救手段,貿易商庫存壓力依然巨大。當前,貿易商逢高出貨意愿強烈,但是下游消費企業在需求疲軟、訂單遞減、原有庫存仍可繼續維持生產的情況下,依然采取持幣觀望或小批量按需采購的策略。對于后市而言,市場出現明顯分歧,下游消費企業認為,當前鋅價仍然偏高,后市仍有回落空間,而貿易商則認為,當前鋅價已接近當初囤貨時的成本價,他們對后市抱有一定的幻想,希望價格有所上揚,以降低損失。
過度投機抬高鋅價
滬鋅期價今年以來的成交量雖然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從每日持倉量的變化來看,短線資金快速進出之勢非常明顯。資金快速進出市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人為炒作推高鋅價,不斷構筑誘多“陷阱”,趁機拉高期價,獲利了結。
在對成本、供需基本面、宏觀經濟整體考量后,我們認為,滬鋅下方第一支撐位在15500元/噸一線,如果下游消費需求仍無好轉跡象,且產量繼續增加,導致供應過剩狀況持續惡化,滬鋅將考驗14500元/噸的支撐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