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鐵礦石開采面臨政策風險
來源:鋼聯資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中國鋼材出口和國內外價格差(中美價格差)之間存在關聯,但十二五規劃中的節能目標很可能會限制出口增長,因此未來4年,鋼材凈出口將僅僅從260萬噸/月增至330萬噸/月,出口增長不會給國…
盡管中國鋼材出口和國內外價格差(中美價格差)之間存在關聯,但“十二五規劃”中的節能目標很可能會限制出口增長,因此未來4年,鋼材凈出口將僅僅從260萬噸/月增至330萬噸/月,出口增長不會給國內鋼材生產帶來任何喘息之機。
由于中國的鋼材產量幾乎占全球產量的一半,因此往往會調整(如果不是壓制)全球鋼材價格,而產能利用率降低將會拉低中國和全球鋼材價格。如果中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鋼價差足以彌補中國向全球其他市場的運輸費,那么根據歷史經驗,中國往往會出口更多的鋼材,從而最終限制國際鋼價的升幅。
最壞的情況是,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大幅減少20%,這將導致進口價格下滑40%。不過海運鐵礦石價格的走低會帶來供應面的反應。首先,追求低品位、高單價的鐵礦石產量可能會減少。過去5年中國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已經從含鐵量30%以上降至不足20%,2011年僅為17%。以鐵含量計算,2011年中國的鐵礦石產量占全球的1/3。
低品位鐵礦石的開采和加工面臨電力、供水和廢棄物處理等多方面效率低下的問題,也似乎與“十二五規劃”的目標相悖,預計政策壓力的增大或將對低品位鐵礦石市場構成壓制。單單廢棄物處理的數據就令人震驚:2011年中國生產的13.3億噸鐵礦石,帶來了3.3億噸66%含量精礦和10億噸左右的廢棄物(只能用于建水壩)。估計至少1/3國產鐵礦石的現金成本在120美元/噸以上;如果鐵礦石價格低于這一水平,這部分產量就會面臨挑戰。
此外,由于鐵礦石三巨頭控制著2/3以上的海運鐵礦石貿易,沒有哪個大宗商品市場表現出像海運鐵礦石這樣高的供應面聯動性。一旦鐵礦石價格下滑,供應量將有小幅下降。總體而言,如果2012年4月鋼材生產仍未見起色,中國鋼材產量即有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同比下滑,而其所帶來的后果以及對全球鋼材市場和產業的影響將十分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