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谷物農產品走強 未來通脹壓力或增大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2年以來,全球谷物農產品悄然走出一波漲勢。專家稱,供需格局偏緊、政策面支持是農產品走強的主要原因。隨著農產品價格的回升,通脹壓力的增加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谷物農產品供需格局偏…
2012年以來,全球谷物農產品悄然走出一波漲勢。專家稱,供需格局偏緊、政策面支持是農產品走強的主要原因。隨著農產品價格的回升,通脹壓力的增加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谷物農產品供需格局偏緊
目前,國內玉米期貨已經打破歷史紀錄,在2477元的高位盤整;大豆、強麥等谷物期貨均呈上漲走勢。美黃豆從2月至今,已經上漲近15%,目前在近半年的高點運行;美玉米亦震蕩走強,本周一再度創下近6個月新高。
相比而言,近期國外市場最為強勢的是大豆,其次是小麥、玉米,然后是稻谷。國內市場大豆、玉米走勢較強,而小麥和早稻價格相比去年跌勢而言,有所走強。
“供需格局的緊張是造成大豆、玉米等谷物期貨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倍特期貨研發中心主任李攀峰向記者表示。南美大豆產量因天氣原因受損,全球大豆的供需格局較為緊張。而華北玉米水分較大,糧商搶購東北玉米,造成階段性供應不足。
上海中期分析師經琢成認為,小麥價格走強的原因是,因玉米和小麥比價發生較大變化,導致飼用小麥替代玉米的用量居高不下,使得短期飼用小麥供應量偏緊。前期需求的好轉提振了麥價走勢。
政策托底利好農產品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面的扶持也是導致農產品價格回升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國家惠農政策提高了糧食的收購價格,加上一些農民的惜售心理,對價格的心理預期高,帶動了現貨收購成本提高,最終使得價格上漲。
在國儲托市的影響下,國內玉米現貨價格不斷上漲,目前農民惜售心理依然較重,流通中的玉米量較少。小麥走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現貨跌幅過大,目前在國家提高最低收購價后,出現正常價格回升。早秈稻價格的上升,也是受益于最低收購價的大幅提高。
未來通脹壓力或增加
隨著農產品價格高企,可能會使CPI在大幅回落之后再度企穩回升,這意味著,未來通脹壓力或將增大。
東興期貨分析師張郡凌表示,“玉米、大豆等基礎農產品對各種商品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國內的CPI指數的影響更大,如果長期保持在高位,下半年的通脹壓力或將明顯上升。”
國元海勤期貨研究中心總經理姜興春認為,盡管國內農產品漲聲一片,但相信在國家的適度調控下,通脹水平也將得到控制。目前,國內糧油市場整體供應充裕,春節后蔬菜價格平穩回落,國內經濟穩定增長,通脹壓力有所緩解。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國家的調控政策已經顯現成效,國內通脹壓力得到一定緩解,自2011年8月份起,CPI同比有6個月出現回落。然而,2012年還是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素:來自于國外的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仍然較大,全球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足。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中國也剛剛宣布上調成品油的價格,這也將對PPI通脹率產生上升的壓力,并可能加大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期股聯動”現象顯現
隨著農產品期貨的上漲,近期市場出現了“期股聯動”現象。專家稱,農產品價格上行,對上市公司而言,越是接近上游的種業和化肥公司將直接受益;而下游食品加工類型企業則受到成本上漲的壓力,盈利空間有所收窄,關鍵還要具體企業的成本控制和轉嫁能力。
姜興春表示,“一般來說,農產品價格上漲,對生產初級農產品以及農藥、化肥的上市公司有利,對畜牧加工、養殖行業較為不利。”
李攀峰分析稱,大豆價格上漲,受益的上市公司為油脂加工類,因下游產品提價更快,其加工收益正在快速回升;不利于飼料加工類公司。玉米價格上行,有利于種子類上市公司;不利為飼料加工類的公司。小麥價格的上漲則不利于面粉和食品加工類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