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期貨價格代表性逐漸顯現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甲醇期貨1203合約的交割中,我公司共售出進口甲醇2300噸,現在貨款已經劃到公司賬上了。浙江遠大公司總經理邢益平高興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首次嘗試甲醇期貨交割,不僅進展順利,而且收益也…
“在甲醇期貨1203合約的交割中,我公司共售出進口甲醇2300噸,現在貨款已經劃到公司賬上了。”浙江遠大公司總經理邢益平高興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首次嘗試甲醇期貨交割,不僅進展順利,而且收益也不錯,這為公司搞好經營開拓了新的渠道。“參與甲醇期貨交易將是公司未來穩定發展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之一。”
與國內已經上市的其他期貨品種不同,甲醇屬于危險品,這直接影響了甲醇生產企業輻射的范圍。理論上講,甲醇的銷售半徑為300公里,但實際上僅200公里左右。在我國,甲醇產區和銷區相對比較集中,西北、華北、華中等地主要生產煤制甲醇,是國內甲醇的主要生產地,華東、華南地區是國內甲醇的主要消費地,進口甲醇到港地則主要以進口甲醇貿易為主。因此,我國不同地區的甲醇市場在現貨定價上自成體系。此外,由于國產與進口甲醇在品質和生產成本上有差別,價格也不盡相同。產銷分布不平衡、庫存分布不合理、價格波動大等特點,使得國內甲醇現貨市場沒有一個系統的、權威的價格參考標準,這不僅不利于我國甲醇產業發展和壯大,也不利于甲醇經營企業的長遠發展,更讓日益擴大的甲醇進口貿易面臨著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
“甲醇期貨上市后,不管是參與交易的還是沒有參與交易的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都非常關注甲醇期貨價格的運行情況。”邢益平為國內甲醇市場出現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價格參考標準而感到高興,他預計隨著甲醇期貨交易的進一步活躍,將會有更多的甲醇生產、消費企業和貿易商會利用甲醇期貨市場指導自身生產經營。
經過上市后的穩健運行,甲醇期貨價格的代表性正逐漸顯現出來,這也得益于甲醇期貨交割制度中設置的交割庫或廠庫之間的升貼水制度。根據運距的遠近及各地甲醇現貨市場的特點,交易所會根據市場情況定期公布交割庫或廠庫之間的升貼水。“這一制度的實施有效抵消了因運輸、生產、消費等因素造成的的各地甲醇價格的差異,有利于甲醇的良性流通,提高了甲醇期貨價格的代表性。”太倉陽鴻石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韻濤說。
此次參與甲醇期貨交割的投資者大部分是法人機構,有甲醇現貨經營背景,大多以套保為主,參與期貨市場具有長期性和計劃性。“這種參與者結構會促進甲醇期貨和現貨市場的緊密結合,使甲醇期貨價格不大可能出現較大程度背離現貨基本面的情況,有利于國內甲醇價格的有序穩定運行。”在邢益平看來,這也是甲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亮點。
鄭商所結算部總監趙文廣告訴記者,甲醇期貨實行的是指定交割倉庫與廠庫交割并行的交割模式,一方面方便客戶就近貨物入庫或提貨,節省物流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交割環節實施廠庫交割現金擔保形式,可以降低客戶的資金成本和甲醇期貨交易成本。“行業企業客戶不但積極參與交易,參與交割也很積極,這將進一步提高甲醇期貨價格在現貨行業里的代表性和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