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巨虧俄鋁高層大調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面對低迷的鋁價,不只是中國鋁業(7.08,0.04,0.57%)再次出現虧損,全球最大的電解鋁企業俄鋁也無法幸免。俄鋁昨天發布公告稱,公司去年四季度出現凈虧損9.7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實現凈利潤14.5…
面對低迷的鋁價,不只是中國鋁業(7.08,0.04,0.57%)再次出現虧損,全球最大的電解鋁企業俄鋁也無法幸免。
俄鋁昨天發布公告稱,公司去年四季度出現凈虧損9.7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實現凈利潤14.5億美元。受此影響,去年全年,俄鋁實現凈利潤2.37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92%。
就在3月17日,中國鋁業發布2011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8億元,同比下滑69.4%,與此同時,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虧損3.29億元,意味著2011年的盈利還主要源于政府補貼和投資收益的貢獻。
去年俄鋁電解鋁產量僅增長1%,至412萬噸,氧化鋁產量增長4%,至815萬噸。
除了外界的壓力,俄鋁內部管理層之間也出現嚴重分歧。根據外媒報道,此前該公司首席執行長奧列格·杰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和俄羅斯大亨Viktor Vekselberg發生意見分歧。Vekselberg和他的合作伙伴LenBlavatnik共持有俄鋁15.8%的股份。
Vekselberg于3月13日辭去董事長一職,指責杰里帕斯卡正給俄鋁帶來深重危機,并警告稱,俄鋁債務負擔過重,深受各種法律訴訟和社會糾紛的困擾。
為了應對內外部壓力,俄鋁對管理層進行了調整。3月16日,俄鋁任命非執行董事張震遠(Barry Cheung Chun-Yuen)為董事會主席,接替辭任的Vekselberg。張震遠此前的身份是香港商品交易所主席。
俄鋁認為,2011年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即目前的歐元區危機及中國增長放緩或硬著陸可能會繼續主宰未來數月金屬市場的前景,不過今年第二季度可能會出現潛在的復蘇跡象。
俄鋁預計,今年全球原鋁消費量將達到4820萬噸,同比增長7%;中國將增長11%,考慮到已經公布及預期的縮減及停產,導致全球鋁供應預期減少2%~3%,所以今年全球鋁市場供需將接近平衡。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能源價格改革關鍵在于解決煤電矛盾 下一篇:渤船重工38萬噸大型礦砂船2號船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