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糧食工作會議本月底召開 將確定調控主基調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陽春三月,正當春播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對于如何穩定百價之基的糧價,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未雨綢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獲悉,具有穩定及調控糧價意義的全國糧食調控與統計工作會…
陽春三月,正當春播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對于如何穩定“百價之基”的糧價,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未雨綢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獲悉,具有穩定及調控糧價意義的“全國糧食調控與統計工作會議”即將于3月28日、29日于上海召開。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會議將為接下來本年度全國糧食調控工作定出主基調,并對2012年糧食供求和購銷做出研究、部署。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我國糧食調控政策可能傾向于糧食的收儲和購銷活動,同時應在收購、調控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更多有實力的民營糧企參與。
農民賣糧積極性提高
去年此時,孫建(化名)正為收糧補庫發愁,他擔任主任的黑龍江省中儲糧某直屬庫,因為收購價格不具競爭性,遲遲沒有完成玉米、稻谷的既定收購數量。
令孫建沒有想到的是,在國家上調稻谷最低收購價及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后,他所負責的倉容為14萬噸的糧庫,在今年3月中旬前即已飽和。
在孫建看來,糧庫收糧進度如此之快,是受到了2011年全國糧食實現八連增,總產達到1.14萬億斤以及國家繼續上調最低收購價格的雙重影響。
為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發改委繼續提高2012年度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上調幅度在6.8%~15%,而2011年12月公布的玉米臨時收儲價格,也比2009年1500元/噸提升了500元/噸左右。
“國家上調最低收購價后,各類企業依此上調收購價格,農民賣糧積極性提高,而在保證農民收益提高的同時,從經營角度,也使企業經營成本出現了增長。”孫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今年調控或更重“主渠道”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糧食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消化不了,可能會造成糧食價格的大幅下跌。”
“我國連續8年糧食增產,而且增產幅度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主銷區更應增加糧食庫存,否則糧食積壓在產區,就會造成農民賣糧難和糧價上不去的情況。”李國祥說。
“在目前的收購中,以各級儲備為主的國有糧庫依然是主力軍,而其庫存的糧食向消費市場流通不夠理想,造成當前糧食在主產區積存,而銷區糧食庫存并不多的現狀。”孫建如是分析。
對于如何穩定“百價之基”的糧價,在春播如火如荼展開的當前,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未雨綢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獲悉,具有穩定及調控糧價意義的“全國糧食調控與統計工作會議”,即將于3月28日、29日在上海召開。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調控會議為糧食系統每年例會,按照往年該會議將為接下來本年度全國糧食調控工作定出一個主基調。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今年我國糧食調控政策可能傾向于糧食的收儲和購銷活動,如收儲、購銷活動中的購銷網絡建設問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等等。
“國家要想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除了對農民進行補貼之外,還要對市場價格進行調控,而調控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國家糧食庫存。”李國祥說。
民營糧企呼吁政策傾斜
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截至3月10日,遼寧、黑龍江等6個粳稻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1年新產粳稻2700.3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1646.5萬噸,占收購總量的61%。
而在小麥的收購中,國有企業亦是主力。截至2011年9月30日該年度小麥收儲結束,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小麥3588.9萬噸,占比63%。
然而“國”字號糧庫對于糧食購銷已出現謹慎態度,民營糧企則呼吁得到政策傾斜。
“經過多年的增產,各級糧庫庫存普遍充盈,除中儲糧的政策收購外,一些國有糧食企業已不再情愿涉足糧食購銷。”李國祥指出。在周思然看來,在購銷市場上,受近年來糧食收購市場形勢影響,2012年糧食購銷企業入市將更加謹慎。
然而,與更多承載各級糧食儲備的國有糧食企業“儲糧難”相比,更具流通活力的民營糧食企業卻面臨收糧難的煩惱。
在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盤錦良友米業董事長趙喜忠看來,與之前“國”字號糧庫相比,目前民營糧食企業享受政策傾斜并不多,尤其在融資渠道。趙喜忠認為,沒有政策傾斜、沒有儲備糧收購指標,民營企業收不上糧。
“在鼓勵國有企業繼續做大做強的同時,相關部門或許還應該多多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糧食市場。”東方艾格咨詢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周思然表示,鑒于民營糧企的優勢及外資糧商的大舉入侵,國家應積極引導民營骨干糧食企業開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在收購、調控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更多有實力的民營糧企參與。
馬文峰認為,“在參與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相較而言,更能透析市場行情;而在國有糧食企業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也需要民營企業站出來推動市場體系的建設,畢竟,他們確實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