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燃氣收購案:口水戰難掩價格博弈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石化和新奧能源財團收購中國燃氣在去年底拉開帷幕后,數月來隔空口水戰頻繁,但雙方仍未就價格展開實際性談判,令市場懷疑此次收購是否能成功。新奧能源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王冬至昨日表示,每…
中石化和新奧能源財團收購中國燃氣在去年底拉開帷幕后,數月來隔空口水戰頻繁,但雙方仍未就價格展開實際性談判,令市場懷疑此次收購是否能成功。
新奧能源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王冬至昨日表示,每股3.5港元的要約收購價是經財團深思熟慮定下的公平合理價格。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也在26日作出了收購價已反映公允值,不會付出高于市場價格的表態。
接近中石化和新奧財團的市場人士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燃氣存在明顯企業管治漏洞和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3.5港元要約價已體現其真實價值。而接近中國燃氣的市場人士則向本報表示,此次收購說到底都是價格問題,若財團繼續認為3.5港元是公允價值,雙方沒有談判的共同點。
雙方溝通的途徑似乎從未暢通過。去年12月13日,中石化和新奧組成財團并提出要約收購中國燃氣,每股作價3.5港元,涉及收購資金約167億港元,中石化和新奧分別支付45%和55%的資金。
新奧能源執行董事及首席財務官鄭則鍔昨日透露,財團在發出收購要約前,曾與中燃董事會成員梁永昌和龐英學進行過初步接觸。但到現在為止,中國燃氣董事會從未正面回應收購,他強烈希望能與中燃董事會會面溝通。
據本報了解,財團早在去年12月7日和9日兩度正式致函董事會表達財團收購愿望,并希望能與中燃董事會盡快會面洽商以獲得董事會對要約收購的推薦支持。要約收購公布前,財團也曾致函告知中國燃氣董事會,并表示期待以友好方式進行收購。
中國燃氣方面反應則顯得較為激烈,公告表示中石化和新奧財團當時提出收購是“機會主義”。上述接近中國燃氣的市場人士認為,中燃股價表現一直介于3~4港元間,但由于2010年底“管理層出事后”股價下跌,此后股價仍未反映市場信心恢復,彼時財團提出收購屬于惡意收購。
管理層出事,也就是2010年12月17日中國燃氣第一大股東以及原董事總經理劉明輝和原執行總裁黃勇在深圳被捕拘押。據消息人士透露,此后劉明輝用3200萬元人民幣保釋出獄,并與人合組富地石油,計劃以7億港元掃貨。
收購要約提出后,中國燃氣原股東在二級市場瘋狂掃貨逾60次。今年2月,富地石油更名為ChinaGasGroup(中國燃氣集團),繼續在二級市場大量掃貨,除將中燃股價一度推至3.9港元比要約價溢價11%外,還將持股比例提至10.13%,成為繼劉明輝后第二大股東,而韓資股東SKE&S也在多次增持后,持股比例增至10.06%。
不過,接近財團的市場人士否認惡意收購一說。
或許正因為雙方溝通不暢,以及3月7日商務部對中國燃氣收購啟動反壟斷審查且仍在進行中,新奧兩度推遲發出股東通函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發函日從今年2月底延至4月底,完成交易截止日期從3月31日延遲至5月15日。
接近中燃的人士則指出,目前雙方通過各自財務顧問麥格理和花旗進行談判,“如果到了某個價格,如十幾塊”,董事會自然有責任向股東提出是否接受收購的建議。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國土資源部鼓勵民營企業投入礦產勘查開發 下一篇:鋼鐵一季度陷行業性虧損